走近两侧白墙上分别彩绘着下山猛虎与出海蛟龙的墓园大门,门楣上是李根源先生题写的“国殇墓园”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 |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来到了美丽的极边福地“腾冲”。来之前听得更多的是腾冲火山、温泉、北海湿地、古镇,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处庄严震撼的所在,不禁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
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走近两侧白墙上分别彩绘着下山猛虎与出海蛟龙的墓园大门,门楣上是李根源先生题写的“国殇墓园”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
走进国殇墓园的主体建筑忠烈祠,台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个大字。忠烈祠具有古代祠庙建筑的风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回廊。祠堂中央高悬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及“总理遗嘱”。两侧墙壁上镶嵌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烈士的姓名。两侧的厢房陈列着反映当时战况的照片。
在当地人称之为小团坡的山丘上,在一棵棵参天大树的绿荫庇佑下,遍布密密麻麻的青石墓碑,高不过尺,一截截斑驳的石碑已生满苍苔,有的还开裂缺失。这座占地5.3公顷的墓园正是为了纪念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将士。它建成于1945年,距今已有68年的历史。进入国殇园迎面而来的是凄凉和震撼,还有由心底发出的敬意。烈士冢呈八字形纵列于来凤山的缓坡上,碑上刻着3168名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国殇园中的庄严或许正来自于这种对每—位将士的不离不弃。
纪念塔建在坡顶,高入云表,塔身为矩形,上刻有国民政府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转身四顾,—块块阵亡将士的墓碑布满了山坡,簇拥着这块纪念碑。在历史面前,置身此处,抬头望向主塔,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战场上,三次可以称为“玉碎”(意为全军覆没)之战的战役,腾越战役就是其中的一场。1944年9月14日,经过42天的“焦土”之战,日本守军第148联队约3000人除3名军官、52名士兵被俘外全部被击毙。中国军队在两个多月的惨烈战斗中伤亡达万余人。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为了切断当时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本法西斯从东南亚反抄中国的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迫使中国就范。1942年5月,日寇的铁蹄踏上了滇西的土地,腾冲就此沦陷。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长达两年之久。
1944年5月,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的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1944年5月,远征军便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实施腾冲反攻战。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两地互为依托。日军经过两年多的据守,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据统计,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最终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
腾冲抗战胜利后,为了永远记住为国捐躯的远征军官兵,在民国元老李根源、抗日县长张问德的倡导下,腾冲人民节衣缩食,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造了纪念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阵亡将士的国殇墓园和一九八师纪念碑。以让逝者安息,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当天晚上看了一场大型歌舞剧《梦幻腾冲》,其中有一章讲到滇缅战役的时候,炮火冲天,血色遍地,情景极其惨烈。中国远征军们毫不退缩,一个个前赴后继,直到最后一个倒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看得我们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让我们共同祈愿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亡灵安息,青山不老,日月同辉,英烈不朽,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