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高效 不做表面文章
3月4日11时,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常年参加大会报道的记者们感到些许变化——翻译只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替传译,对大会发言人的回答均作同声传译。与往年的全程交替传译相比,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相结合,让这场发布会时长压缩至历年最低,仅62分钟,但信息量却增加一倍。
提高效率、务求实效,是改进会风的重要目标之一,也体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众多“细枝末节”——
简报更简。大会期间,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大会简报印数由原来的5200份减少到4000份,代表议案摘报印数由往年的554份压缩至300余份。粗略估计,仅简报节省的纸张就达1.2万张。
信息更快。大会秘书处通过中国人大网代表服务专区,为代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不再提供纸质资料。文件简报首次使用电子网络传输编辑系统,改变过去通过电话传真和专人专车传输简报的方式,缩短传输时间,粗略估计可节省约1500公里车辆行驶费用。
会期更短。与十届一次、十一届一次大会相比,这次大会会期减少1天。大会发言人傅莹在解释会期安排时表示,大会议程比较多,内容也非常丰富,都是事关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让代表们充分地讨论和审议这些重要议题。
“既要尽量压缩会期,但更要以充分的时间保障会议质量,不刻意在‘压缩’上做文章,我想这正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种更为可贵的会风。”一位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如是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