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改革方案把职能转变放在比以往任何一次行政体制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改革方案在推进国务院大部门制建设上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新步伐,这也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与上一轮改革有同有异,大交通、大社会、大卫生格局基本形成
高小平说,这个改革方案与此前的第六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是前进步伐大体相同,保持“匀速运动”。这两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都是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相当于外国的内阁机构)减少2个。上次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7个,这次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5个。
第二是都把公共服务部门的整合和加强作为重点,选择改革部门都是各方面改革呼声较高而条件又比较成熟的机构。如上次把人事部与劳动社会保障部合并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整合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以及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组建交通运输部,使政府的人才公共服务和交通公共服务整体能力得到提升。这次机构改革是围绕公共交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展开的,包括将铁道部的行政管理职责一部分并入交通部,一部分纳入新成立的交通部管理的国家铁路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职责,整合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机构等。
“但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也有不同点,有创新点。”高小平说。
第一个不同点是这次精简和整合机构的力度更大,涉及的国务院部门下的司局机构更多,职责整合的力度比上次大,提出“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第二个不同点是上次在大部门制上是进行探索,刚破题,迈出了第一步,这次则是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并通过这轮整合式改革,使我国的大交通、大社会、大卫生的格局基本形成,大文化、大能源、大市场监管有了重大推进。可以说,大部门制的轮廓逐渐浮出水面,初步成型。
顶住国际金融危机压力,凸显政府的改革决心
从当前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情况看,高小平认为,这次的改革方案是个稳中求进的好方案。
近5年来,由于各国政府都在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中央政府行政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的发展中国家机构设置相当多,前些年曾经试图提出精简,但是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这几年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减少政府机构。我国顶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加大的压力,继续坚定走简政放权、大部门制机构改革的路子,凸显出改革的不可逆性特点和政府决心之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