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金华是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金华代表说她这次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要关注的是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金华说,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提出的对策措施也是比较具体的,生态补偿制度也是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关键是如何落实和加快推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金华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金华说,必须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调整各区域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
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品,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变化不仅对本区域有利,也会给相邻区域带来生态利益。但一个区域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一个区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能减少很多建设项目,丧失许多发展机会,因而影响当地财政收入,最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为山区、林区以及江河的源头区。这些区域一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积极性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重建。而一旦这些区域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大力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污染物,又必将破坏生态环境。现在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靠行政政策,区域发展的公平性难以保障,当地政府和群众保护的积极性不高。金华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试点和推进:
开展区域生态价值评估。生态环境既然是公共产品,就应该按照生产或保护这些产品需要的投入进行价值评估,如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将其按规模、级别、稀缺程度等给出价值评估,这个评估可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逐步完善。
探索确定区域初始资源使用权和污染物排放权。依据区域面积人口等指标按照发展机会平等原则对资源使用权以及碳和污染物排放权进行量化,为引进市场机制开展生态补偿奠定基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生态环境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的财政投入是生态补偿的主要渠道。中央财政应依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对提供大量生态产品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特别是对中西部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均衡性转移支付,支付应该考虑其生态价值,并且应该是长期的。省级财政则应对省级的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偿支持。
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区域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包括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依据资源使用权和污染物排放权通过交易实现生态补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积极试点和推行资源使用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补偿模式,形成层次分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生态补偿市场体系。(记者 容贤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