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您认为,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应走怎样的发展路径?
叶成:目前,我国港口行业正处于产业的扩张期,港口码头泊位大型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港口码头行业正面临着持续繁荣的契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群初具规模,码头泊位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我来自山东日照,岚桥集团是一家拥有石油化工、港口物流、旅游地产、国际贸易四大板块的民营企业,我就以日照港口经济发展为例来谈。“十二五”期间,随着山东省“一体两翼”、“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日照市“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等重要战略深入实施,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加工、浆纸印刷包装、船舶制造等产业在此大规模集群。
我认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发展港口经济是非常重要,而在发展港口经济的过程中,“前港后厂、两头在港”的临港工业应成为重要依托。“前港后厂”是“大港口、大泊头”发展的新模式,指的是大企业直接设在港口旁边,原料从海上运来以后,直接进入化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通过海运运走。这样不但极大节约物流成本,也有利于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拉长临港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成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新华网记者李欣摄
新华网记者:在您看来,港口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叶成: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港口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共享,已成为制约港口业发展的瓶颈,需要予以关注和解决。
一方面,部分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资金很难保证。港口经营体制改革之前,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投资建设;改革后,港口建设经营下放到地方,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港口企业投资建设经营性设施。但是地方政府能否从财政拿出资金投入,显然存在问题。在一些地区,政府无力提供财政支持,采取由大型港口企业代为建设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暂时缓解供求矛盾,但由于港口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在较大程度上造成“公共设施不共用”。
另一方面,港口建设费使用不尽合理。中央与地方对港口建设费征留比例悬殊,在较大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港建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港口建设费的返还部分未能有效落实。
新华网记者: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您有何建议?
叶成: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我认为,首先,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履行港口法相关规定,承担公用基础设施与港口配套疏运系统的建设,应在每年财政给予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中确定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次,还应调整港口建设费留成比例,规范使用各种征收费用和建立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基金。
新华网记者: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近年来,“非公经济36条”“新36条”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加大贯彻落实力度,拉动民间投资有效增长。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您认为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叶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只有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增长才能平稳。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实体企业遇到了很大困难,我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实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在土地、信贷、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扶持。以港口为例,一个码头项目要落地建设,各种论证会、评估会、技术咨询会达28次之多,许多会议其实内容是重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