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是个老山区,过去吃水很难,水比油贵。现在吃水都解决了,西沟村都喝上自来水了。”
“过去人大开会是投票,现在电子投票马上就出来结果了。”
“会风问题搞得好,现在我们在山西开会,几个会都合并成了一个,就提供一杯水,节约了资源,不浪费。”
……
她滔滔不绝,声音高亢而有力。临到结尾她说:“我是个农民,没水平,但我对党和国家有感情。群众选你当代表,能办到的事就千方百计办,办不到的事也要尽力而为。”
如果说微博是信息的碎片化传播,那么这场采访看起来像是一条条微博组成的,但仔细琢磨,却发现她的话很有内涵和深意。
“解决问题,关键是干部到基层,政府办实事。”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还是要抓经济建设,尤其是农村经济建设。”
“转作风就是让干部不能谋私利,要不然怎么转?”
“领导带了头,群众不发愁。”
当记者问,她最看重哪个荣誉时,她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是说你自己得多少。”
……
一个小时的采访,似乎什么都讲到了。然而,她50多年的代表经历,几句话哪能讲得完?
故事回到西沟村。西沟曾经是一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穷山沟。缺水、少地、荒山多,无矿产资源。“地无三尺平,年年有灾情”。
从1953年开始,在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的乡亲们打坝造地、治山治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申纪兰始终没有离开农村,没有离开西沟,没有离开群众。
几十年的奋斗,西沟完全变了模样。过去是“光山秃岭乱石沟,庄稼十年九不收”。现在,干石山上硬是“披”上了几万亩的绿树林,荒山变成“花果山”,乱石滩变成“米粮川”。
“政府工作报告说,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希望国家在资金和项目上还要向山区老区倾斜,依靠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一定要再努力,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人民大会堂的申纪兰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