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是1988年6月8日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作为中国贫困地区第一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在23年时间里,毕节已经从贵州省最落后的地区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片热土。面对未来,毕节市委书记秦如培说,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毕节加速走上了后发赶超之路。
秦如培说,从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大力支持和深圳市等各界的倾情帮扶下,毕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当前的毕节,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全市GDP由当年的17.8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73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排名挂末上升到第三位;开发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80万人,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解决温饱的跨越;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市累计造林17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41.5%,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8300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实现了水变清、山变录、天变蓝、景变美;社会事业有了显著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6.11‰下降到6.55‰,“两基”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
“毕节23年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建立毕节试验区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创举,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说明中央扶贫政策的优越性。”秦如培特别指出,“现在的毕节,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干部干事有劲头,群众致富有盼头,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了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文件强调要“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其中共有29处涉及到毕节发展的多个领域,为毕节的提速发展、后发赶超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秦如培说:“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毕节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目标任务,全力谋划推动试验区的新一轮改革发展。”
秦如培说,下一步的发展,将以深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为前提,把毕节建设成贫困地区在实现后发赶超上进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三化”同步推进为重点,把毕节建设成为黔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和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提速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把毕节建设成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以实施“三位一体”规划为基础,把毕节建设成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以加快改善民生为核心,使毕节在乌蒙山片区率先实现国家确定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成为扶贫攻坚的示范区。
秦如培还专门就民营经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要真正激活我们的经济并实现居民增收,必须采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推动全民创业。”毕节计划在未来建立一批民营经济创业园,政府将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厂房和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进入毕节市第一个创业园的26家民营企业发展非常快,第二个创业园也已经有三十多家企业入驻,第三个创业园区正在建设,已经有100多家企业等待进入。
秦如培表示,毕节始终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鼓励外资企业投资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全程式服务”,帮助外国投资者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取得好的投资回报。比如美国汉氏公司在投资当地城市自来水运营中遇到困难,但在政府的协助下顺利解决了有关问题,充分说明了政府对外资的积极支持态度。
秦如培介绍,毕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秀丽优美的自然风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毕节已经开发了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精品旅游项目,如投资近20亿人民币的“百里杜鹃”景区已经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胜地。毕节欢迎各国朋友到毕节来观光旅游,也希望有识之士到毕节投资兴业。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记者 刘祥瑞 苏江元) 编辑: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