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脱衣服”进城
——全国人大代表解读户籍改革的成都模式
一本小小的户籍簿,把13亿国民划为“城里人”和“乡下人”两大类别,也在同一个时代、同一片国土,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本小小的户籍簿,曾经承载了多少农村人的城市梦。
如今,这个横亘在城乡之间藩篱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拆除了。“农民进城无需‘脱掉’承包地、宅基地等‘衣服’,向农民无差别、无条件地打开了‘城门’。”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介绍说,“我们已经开始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统一城乡户籍,最终要实现居民自由迁徙。”
从“农民”到“居民”,成都走了七年
【会外连线】2010年11月16日,听到成都市宣布统一城乡户籍这个消息时,干了27年户籍民警的董克勤感慨万分。27年中,他无时不与户籍打交道,也见多了一本小小户籍簿在城乡居民之间竖起的鸿沟。他深深记得,以前农村人是如何将办理“农转非”视为人生中的重大事情。“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一旦‘农转非’成功,就意味着有了在城里参加招工的资格,有了稳定的粮油配给,有了医疗社保,也让孩子有了更靠前的‘起跑线’。”
【代表解读】来自成都市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琳说,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项工作是从2003年启动至今走了七年。在这七年中,我们始终是围绕着怎样让所有的城乡居民都能够活得有尊严、满足所有城乡居民都能够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原则进行改革和探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