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保民生、减差距、压经费成为今年财政支出的重要落点。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同时,财政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保民生
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支出破万亿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今年将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好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预算安排方面,基本的导向就是要配合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还是突出前些年我们已经强调的基本重点,比如‘三农’、教育、科技、医疗、住房等特别重大的民生方面的投入,以及这些投入的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需要从全方位入手,系统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补齐民生短板。令人欣喜的是,从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里看到了这方面的部署。”
财政预算报告披露,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突破1万亿元,合计10509 .92亿元,增长18.1%。
“我更愿意用‘最基本的民生事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项。”贾康说。
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1年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包括六项举措,即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此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贾康表示“预算报告试图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些代表性事项上,对应的财力大概到三分之二左右。但并不意味着这三分之二以外的财力就和民生无关了,比如说我们的国防,显然和民生有关,要得到一个和平发展环境,必须得投入。”
公共财政本来就是民生财政,财政支出向民生不断倾斜,说明我国公共财政正在回归其本质。艾洪德说“只有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百姓才会有越来越强的幸福感,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