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每年一次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成为中国最庄重的政治协商。 
 
| 
 届 次   | 
 时  间   | 
 委员人数  | 
 主 席  | 
 历 次 会 议  |  
| 
 第一届  | 
 1949年10月~ 1954年12月  | 
 198人  | 
 毛泽东  | 
 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1949年10月) 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1950年6月) 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1951年10~11月) 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1953年2月)  |  
| 
 第二届  | 
 1954年12月~ 1959年4月  | 
 559人  | 
 周恩来  |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1954年12月) 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1956年1~2月) 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1957年3月)   |  
| 
 第三届  | 
 1959年4月~ 1965年1月  | 
 1071人  | 
 周恩来  | 
 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1959年4月) 全国政协三届二次会议(1960年3~4月) 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1962年3~4月) 全国政协三届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  |  
| 
 第四届  | 
 1965年1月~ 1978年3月  | 
 1199人  | 
 周恩来  | 
 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  |  
| 
 第五届  | 
 1978年3月~ 1983年6月  | 
 1988人  | 
 邓小平  | 
 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1978年2~3月)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1979年6~7月) 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980年8~9月) 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 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  |  
| 
 第六届  | 
 1983年6月~ 1988年4月  | 
 2036人  | 
 邓颖超  | 
 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1983年6月) 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1984年5月) 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1985年3~4月) 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1986年3~4月) 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1987年3~4月)  |  
| 
 第七届  | 
 1988年4月~ 1993年3月  | 
 2081人  | 
 李先念  |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1988年3~4月) 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1989年3月) 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1990年3月) 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1991年3~4月) 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1992年3月)   |  
| 
 第八届  | 
 1993年3月~ 1988年3月  | 
 2093人  | 
 李瑞环  | 
 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1993年3月) 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1994年3月) 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1995年3月) 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1996年3月) 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1997年2~3月)   |  
| 
 第九届  | 
 1998年3月~ 2003年3月  | 
 2196人  | 
 李瑞环  | 
 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1998年3月) 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1999年3月) 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2000年3月)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2001年3月)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2002年3月)  |  
| 
 第十届  | 
 2003年3月~ 2008年3月  | 
 2238人  | 
 贾庆林  |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2003年3月) 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2004年3月)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2005年3月)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2006年3月)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2007年3月)  |  
| 
 第十一届  | 
 2008年3月~ 2013年3月  | 
 2237人  | 
 贾庆林  |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2008年3月)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2009年3月)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010年3月)  |   
来源: 新华网  编辑:马原 许银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