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将向社会开放
2013-05-06 13:58:50 来源:中国日报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将向社会开放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外景。2013年3月18日,中国日报记者探访位于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其室内主体工程和室外装饰工程、景观绿化、市政配套已竣工。预计今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记者 黄一鸣)

为了成长的纪念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馆长赵开胜认为灾难暴露出自然最恶劣的一面,但同时也展现出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自然可以令人毛骨悚然,”44岁的赵馆长说道,“有时,我们不能战胜它。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来面对它。” “所有居住在地震带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携手共度难关。”他说道,同时还指出,地震发生后,不论是应对的速度,还是援助的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却可以保护环境,与之和谐共存。”赵馆长说。

赵开胜十分荣幸能够担任博物馆的馆长。因协助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需要,他于2009年迁居至附近的绵竹市梓潼县,并且希望博物馆可以在地震纪念五周年的5月12日之前开放。“我的工作极富使命感,”他说,“我被分配到这一岗位上,但我对此非常高兴。”

赵馆长认为博物馆的建设传递出一种讯息。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帮助我们,献出他们的爱心。”他说道,“人与人之间应当互帮互助。”

纪念馆旁边是一个教育展览厅,展览展现了地震的科学原理以及应对地震的方法。赵馆长介绍说,纪念馆的作用在于纪念汶川大地震,为相关的研究和安全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大地震教会我们许多事情,”他说道,“虽然它毁灭了许多东西,但也教会我们成长。它使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珍惜生命。”

此外,地震后,地方发展加速了。“三十年才能实现的发展只用五年便完成了,”他说,“这是因为大地震带来了许多投资,如果没有地震及随之而来的资金投入,我们就不可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建成现代化的道路和房屋,许多人都伸出了援手。”

毫无疑问,北川重建的羌族碉堡式的房屋,比大部分中国农村民居的质量都要好。“我们的发展达到了国际水平。”赵馆长说道。

但是,许多村民失去了他们的田地。 “地震毁坏了田地,村民们不得不进城打工,”他说,“但人们的生活变好了,情绪积极向上。”

(By Erik Nilsson ,黄志凌 及 曹欢 对本文有贡献)

实习编辑:李培

更多手机互动

  • 山西晋中 1823***9224
    时间过得真快,自汶川地震发生已经5年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 浙江杭州 1506***8467
    沁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中国人,我们一直都在,一直在一起。
  • 山东聊城 1350***9161
    满目疮痍,但每个人每秒钟却可以呼吸爱的空气~宝林镇的孩子们都还好吗?哥哥想你们了
  • 内蒙古包头 158****7305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那样渺小,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也许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会明白
  • 上海 188****3130
    五周年之际,我为死者祈祷一份在天的安宁,对当年的救援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 广东佛山 139****6281
    灾后第三年,我去重庆出差。在打出租车的过程中,司机发现我来自佛山,他激动不已。
  • 甘肃兰州 138****5685
    祈祷生者的幸福生活,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不幸福,以为自己拥有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