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震区基层干部压力大 心理援助需求大
2013-05-02 15:29:21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璨、张林报道: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两名工作人员于4月22日进入芦山县,开展心理干预前期情况调查评估工作,为后期快速开展心理援助工作铺垫。目前身处芦山县的该研究所工作人员刘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目前情况看,芦山基层干部心理干预需求较受灾群众大,预计震后1周至10天心理干预工作将正式展开。

目前做灾后情况调查评估

心理干预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后开始受到关注。曾参与汶川地震心理干预工作的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心理干预工作一般在重大灾难后2周到1个月开始,“震后72小时以抢救生命优先,生命抢救基本结束后,灾民才会开始有后怕和思念情绪”。

目前,刘洋及其同事的工作重点是灾后情况调查评估,确定救助群体并和相关部门完成衔接,以便灾民安定好后,在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快速进入,“这也是从汶川地震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基层干部要承受双重压力

刘洋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在芦山灾区,相比于受灾群众,基层干部面临的心理压力更大,“芦山县当地基层干部多是本地人,一方面他们家庭受灾,同时需要完成上级安排的救灾任务,在灾民没能全部住进帐篷前,基层干部不能住帐篷。据我所知,有些基层干部已经两天没睡觉。另一方面,当地灾民对政府物资分配不理解,存在负面情绪”。

刘洋说,芦山地震伤亡情况远小于汶川地震,灾民心理需求会小许多,相比之下,基层干部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更迫切。

“安心先安身”,据了解,22日,芦山县城已开始着手搭建临时板房,组织有序的救灾工作或可缩短灾后心理援助时间。

心理援助分为两阶段进行

据了解,芦山灾区部分灾民已有创伤体验,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已向灾民发放《心理康复自助手册》。

刘洋称,中科院工作人员在芦山的心理援助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为基层干部和住在安置点、受灾严重的普通群众提供心理干预,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进行,目前已有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家从北京赶到雅安,23日中午前会到达芦山;第二阶段将在学校开展长期心理健康课程,从当地学校招募心理健康老师进行培训,来完成这项工作。此外,军队官兵、医务人员和媒体从业者同样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5·12”地震后,心理援助模式在内地实现常态化并受到政府的重视。“汶川地震后一周心理工作者才开始进入灾区,而这次,我们第一时间到达雅安、芦山了解情况,计划灾后1周至10天正式开展心理干预。”刘洋说。

更多手机互动

  • 山西晋中 1823***9224
    时间过得真快,自汶川地震发生已经5年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 浙江杭州 1506***8467
    沁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中国人,我们一直都在,一直在一起。
  • 山东聊城 1350***9161
    满目疮痍,但每个人每秒钟却可以呼吸爱的空气~宝林镇的孩子们都还好吗?哥哥想你们了
  • 内蒙古包头 158****7305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那样渺小,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也许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会明白
  • 上海 188****3130
    五周年之际,我为死者祈祷一份在天的安宁,对当年的救援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 广东佛山 139****6281
    灾后第三年,我去重庆出差。在打出租车的过程中,司机发现我来自佛山,他激动不已。
  • 甘肃兰州 138****5685
    祈祷生者的幸福生活,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不幸福,以为自己拥有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