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芦山房屋倒塌情况远超刘正奎和同事们的预估,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微博上公开招募志愿者。但对于重大自然灾害后急性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志愿者的筛选必须是有门槛的:比如,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受过相关培训,有过灾区救援经验,有条件和能力服务一个月工作等。刘正奎对后方同事说,微博一发,当天晚上就收到一百多个申请。
今年是汶川地震5周年,刘正奎和同事原本计划今年5月在汶川召开会议,主题是总结汶川、玉树、舟曲灾后心理救援经验。而现在,这个会议还将照常开,内容将增加一项,如何运用经验更好地援助芦山。
刘正奎说,在一些发达国家,救灾有几个层面的意思,包括生命营救、物资援助和心理援助。5·12汶川地震后,我国开始关注心理援助。去年6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有刘正奎和同事的参与。但刘正奎也表示,虽然国家已经有相关政策法规,但对具体运作,包括灾后心理援助的经费问题,却并没有明确界定。心理所汶川地震后建设的工作站,经费很多要靠自己化缘。
刘正奎说,灾后心理援助具备长期性,在重建等后期心理援助很重要,但这时候反而是社会和公众比较忽视的时候。所以,北川等工作站坚持工作了5年,到后期相当艰辛。
不过,让刘正奎欣慰的,一个是,在北川、德阳等救助站,当地的骨干力量以NGO的形式,已经逐渐成长起来。而另一个是,受灾民众对心理援助的认同,比当年汶川地震时好多了。5年前,专家们到灾区,老百姓都很避讳。而23日,刘正奎在隆兴中心学校讲的“震后一堂课”,原本说好的40个学生,来了250人。期间还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22日晚上12点半,另外一家校长还特意找到刘正奎和同事们的帐篷,邀请他们24日去给学校初三和六年级的学生们讲一课。马上要毕业了,孩子们心理压力大,希望专家们帮助孩子们尽早恢复,好尽早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