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聚焦]
清明前夕,记者走进曾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三个家庭,听他们讲述震后三年的生活历程——
【编者按】
今年清明节,正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前夕。当那段震痛中国的记忆随时间慢慢模糊,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亲子间催人泪下的故事?还记得那些高呼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
清明节这天,让我们手捧白菊,对逝者哀悼;让我们凝望灾区,为同胞祈福。让我们再次呐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我们纪念,不只是重温悲情,而是见证废墟上,生者正以坚强和奋斗,告慰那些逝去的生命,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死者长已矣,生者犹可追。清明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痛失亲人的灾区群众,祭奠亲人的重要时点。
清明前夕,记者走进地震灾区的三个家庭,他们中有地震中父母双亡的孤儿,有痛失母亲重新创业的小两口,有丧失妻女重组家庭的羌族汉子。灾后三年,是他们走出阴霾,重燃生活信念的三年,更是他们走出悲痛、走出灾难,迎来美好生活的三年。
汶川县干部群众手捧鲜花祭奠遇难亲人。
映秀镇群众参加清明公祭活动。
绵阳市干部群众参加公祭仪式。
“ 妈妈我过得很好”
地点:青川
人物:地震孤儿,姐姐陈一萍19岁,弟弟陈一文17岁
简介:地震时,姐弟俩成了孤儿。震后三年中,他们并不孤单,在双流安康家园健康成长,如今,姐姐已考上了大学,弟弟在双流九江中学念初中
“妈,今天我和陈一文踏上了回青川的路。我们将再去以前我们的家,不知道您和爸爸身在多少米以下的乱石里,但是我相信我们的脚步挨着那些石头时,你们都是有感觉的……”这是陈一萍和弟弟回青川祭奠父母时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
4月2日一早,青川女孩子陈一萍拉着弟弟的手,在昭觉寺汽车站搭上了前往青川的长途大巴。
地震那一刻,她和弟弟都在学校读书。但在红光乡家里务农的父母却长眠在山石之下。2008年6月,姐弟俩被山东日照集团揽入怀中,在日照度过了近三个月。当年秋天,在日照集团和成都有关方面安排下,陈一萍来到成都棠湖中学就读。再后来,随着位于双流县的安康家园落成,她和弟弟有了自己的“家”。
陈一萍曾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现在只想说:妈,您放心!我过得很好,人间的温暖无处不在。”父母的慈爱,和对父母的思念,转变为姐弟俩前进的动力。去年,陈一萍通过高考,顺利成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陈一文也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初三学生。“我的目标是要拿奖学金,弟弟也一定要考上个好中学……”大巴车在前行,家也越来越近,陈一萍姐弟将把成长的喜悦带给天堂里的爸爸和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