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线
>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
首页
|
本网专稿
|
快讯
|
图片
|
专家解读
|
评论
|
关注亮点
|
揭秘嫦娥三号
|
聚焦中国首辆月球车
|
中国探月工程大事记
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参研参试人员
习近平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向参加任务的广大参研参试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新年的祝福。
>> 详细
《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邮票首发
2014年1月1日,《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京举行。该邮票1套2枚,内容分别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全套邮票面值为2.70元,是中国邮政为纪念嫦娥三号成功落月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而特别发行的邮票。
>> 详细
专家解读
更多
嫦娥三号“落月”有精准测控保障
嫦娥三号任务最大的亮点和难点是“落月”和月球车巡视勘察,需要极为精确的测控控制。
>> 详细
副总设计师详解嫦娥三号“四新”“两难”
海外专家媒体持续关注嫦娥落月
嫦娥三号上的五星红旗不一般
精细化联合气象水文空间天气保障助嫦娥三号落月
嫦娥三号为何绕月8天才登月?
世界各国探月工程透视
快讯
更多
"玉兔"日记:遇到一点问题 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
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邮票新年第一天首发
“嫦娥”睡着了 科研人员抓紧分析科学数据
自主创新托举中国探月梦
嫦娥落月“黑色720秒”的台前幕后
“嫦娥”“玉兔”25日开始陆续进入月夜休眠状态
嫦娥五号计划月球采样 中国具备探测火星的能力
副总设计师详解嫦娥三号“四新”“两难”
海外专家媒体持续关注嫦娥落月
本网专稿
探月工程成就斐然 引发民众热切期盼
>> 详细
中国探月工程再迈一小步
中国“兔”下月将登月,美航局计划恐受挫
美最新月球法案违反联合国外空条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火箭探测神秘月尘
中国发射首辆月球车
印度火星探测器抵达外太空
中国即将发射落月探测器
美航天局重返月球-弗吉尼亚首次承担发射任务
图片
【更多】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嫦娥梦-人类探月回顾
图解嫦娥三号发射全过程
箭船组合体运至发射塔
天地往返工具成就传奇
远观船箭组合体
船箭组合体
转运至发射区
关注亮点
【更多】
巡天·人类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在即,月球科学领域专家表示,除了巡视器轻盈落月"落下去"和巡视器开展月面探测"走起来"两大亮点外,嫦娥三号挑战人类月球科学探测历史上的几项“第一次”同样值得国人期待。
>> 详细
观地·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
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后,离地球38万公里,能够看到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通过对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产生的辐射进行全方位、长期的观测研究,获取地球等离子体层三维图像,有助于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互关系。
>> 详细
测月·用雷达对月球进行精细探测
嫦娥三号巡视器的“腹部”有一台测月雷达。巡视器在月面行走,测月雷达可以测月球地底下30米深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这个是国外没有做过的。
>> 详细
聚焦中国首辆月球车
【更多】
相貌威武
“从外观看,样机与真机一模一样。”副主任设计师魏然用4句话来形容这个140公斤重的“宝贝疙瘩”: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 详细
工艺苛刻
从零起步,满目空白。整整10年时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8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
>> 详细
作息规律
科研人员为“玉兔号”精心设计了休眠模式——14天工作,14天“睡觉”。该“睡觉”的时候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养精蓄锐,该“起床”的时候又能自动唤醒重新投入工作。
>> 详细
工作高效
“玉兔号”月球车堪称一款非常聪明的机器人,依靠自主导航,选路线、上下坡、避障碍,走走停停,边走边“看”,并把探测到的数据自动传回地球,帮助人类更加直接、更加准确地了解38万公里外神秘美丽的月亮。
>> 详细
揭秘嫦娥三号
更多
美专家解释嫦娥3号与美印火星探测器扎堆发射
>> 详细
“玉兔号”是怎样被设计出来——我国首个月球车诞生记
嫦娥三号探月全记录
“嫦娥”“玉兔”将借助相机“两两相望”
嫦娥三号从月球背面成功降轨
嫦娥三号为何绕月8天才登月?
嫦娥三号发射“零窗口”是如何实现的?
评论
更多
嫦娥三号展示中国空间探索决心
航天新高度 梦想新起点
时评:创新硕果 岂止嫦娥
评论: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
嫦娥抱"玉兔"展开奔月之旅 中国探月迈出新步伐
访谈:两代“老总”眼中的“嫦娥玉兔”
全球连线:“嫦娥”再出发 世界齐瞩目
嫦娥三号飞天 海外媒体亮眼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嫦娥三号"发射有4个主要环节
区域精细化气象预报确保"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大事记
1998年,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先期科技攻关。
2004年1月,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绕月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8年1月31日,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
>> 详细
发表评论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