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三星在成都的投资将扩大业务涵盖电子金融医疗

2013-05-29 17:26:09 来源:四川在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三星大中华区总裁张元基回答谛听科技CEO李程提问

三星是否考虑在成都建立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之前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华为,中兴,还有微软,Intel等,都在成都设立有不小规模的研发中心。而据称三星的研发中心还设立在南京,有没有考虑过迁往成都,给这座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三极的城市带来重重的一笔?

1992年8月后三星在华投资大规模展开,在华生产主要据点是在天津、苏州、上海、东莞、深圳等沿海地区,研发基地也是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沿海地区,所以三星在华投资第一阶段的主要据点分布在沿海地区。但是随着西安半导体项目的落实,三星的投资会逐步向西部倾斜。这不仅与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吻合,也利于三星在中国整体战略布局的提升。

进军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智能手机战场。”张元基认为,相对于美国和韩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市场的规模更巨大、消费者需求也更具多样性和层次性。”

投资成都

“成都是一座具有非常清晰战略思想的城市。”张元基介绍说,除三星电子外,三星数据系统、中航三星人寿、三星广告都在成都设立了分支机构,三星旗下的第一毛织也在成都设有15家卖场。成都作为西部城市的首要基地,将成为三星的重点投资领域

作为韩国第一大企业,三星集团从1938年创立至今已有75个年头。75年间,三星从出口干鱼蔬菜的小铺子,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并深受喜爱的跨国企业。对韩国普通人来说,三星贯穿其日常生活:手机、电视、冰箱,穿三星衣服Bean Pole,去三星医院就医、买三星保险、逛三星游乐园……

三星是韩国的传奇,未来在中国又将如何发展?成都商报多媒体集群记者日前专访了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张元基先生,探寻这家神秘企业的成功之道。成都商报多媒体集群记者 王雅林

总裁素描

资深技术男,

还是液晶面板专家

单眼皮的张元基是典型的韩国男子,交谈时始终保持温暖的微笑。系红色领带,喜穿黑色西服的他只扣了一粒扣子。

张元基行事比较低调,这不仅是因为三星一贯的严谨风格,还与他的专业背景有关,他可算是一枚资深“技术男”。1981年他从延世大学毕业,进入三星电子。在此后的30年里他一直从事半导体和液晶面板事业,是液晶面板方面的专家,堪称韩国代表性的技术型CEO。

在他的主导下,三星成功克服了大屏幕液晶面板的各种障碍问题,创造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正因为这一成就,他获得了最自豪的三星人奖。上世纪90年代三星开始涉足LCD事业,张元基则一直工作在第一线,称得上是三星显示器件领域的见证人。此外,他还带领三星荣登世界液晶面板市场占有率首位,经营能力备受赞扬。

2012年1月,张元基被任命为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并走马上任,这对张元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刚上任时,等待他的首要任务是:正式启动液晶面板、芯片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在华投资。他的任务并不轻松,因为当时三星电子押以重注的液晶和半导体两项投资都正处在等待中。不过现在他都已完成,苏州原来建设的7.5代线升级成8.5代线已获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而在西安建立半导体工厂的投资项目也终于落实。

“张社长在工作上一向严于律己。”三星的工作人员谈及对张元基总裁的印象时说,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一定力求做到最好。最明显的例子体现在语言方面,他会说英语和日语,而来到中国后又学习中文。“他一到中国就开始学习发音,学习特别努力,有时一个月上40多小时的课。”张元基还喜欢运动,他擅长的有很多,不过最好的是网球和高尔夫。

中国战略

三星去年在中国卖了3000万台智能手机

“三星自1992年进入中国到现在经历了21年的发展。”张元基告诉记者。1992年4月,三星康宁公司在天津成立三星第一家在华合资企业。1995年1月,三星成立了三星集团中国总部。截至2012年底,三星在华设立了39家生产工厂、46家销售公司、163家研究和办事机构,在华员工达到11万名———中国已成为三星公司全球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除韩国外全球最大的投资对象国。2012年,三星在华业务总营收达到751亿美元。

2005年,时任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朴根熙首次公开提出“在中国打造第二个三星”。除三星电子外,三星还有多家附属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包括中航三星人寿、三星重工业、新罗酒店、三星电机……三星在中国的触角已逐步延伸。

“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智能手机战场。”张元基说。三星已经在2012年拔得头筹。据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三星在中国共售出3006万台智能机,是2011年1090万台的3倍左右,超过苹果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就在张元基接受记者专访后一天,三星又传来好消息:距4月26日在韩国首发还不到一个月,三星Galaxy S4的销售量就突破了1000万部,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销量最快的智能手机,速度达到了Galaxy S3的20倍。

相对于美国和韩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市场的规模更巨大、消费者需求也更具多样性和层次性。”他说,因此就需要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重视程度,研发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特征的手机产品。年轻人是三星尤为重视的一个群体,谈及中国市场,张元基还向记者介绍了三星塑造企业形象的方式,“三星会根据每个地方的特色,开展因地制宜的文化营销活动。”

成都布局

拓展新领域 涵盖金融、医疗、服务

走在繁华的春熙路,不仅能看到超大屏幕的三星广告,还能到去年开业的三星春熙路旗舰店逛逛。多数成都人不知道的是,就连人们常乘坐的成都地铁2号线也有三星的痕迹。该地铁的AFC项目(自动售检票系统)就是由三星数据系统实施。

“我就任之后还没到过成都,”张元基十分惋惜地对记者说,“但我知道成都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对西部经济的腾飞至关重要。希望很快有机会去成都体验这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虽未来过,但张元基对三星在成都的业务开展却十分熟悉。他介绍说,除三星电子外,三星数据系统、中航三星人寿、三星广告都在成都设立了分支机构,三星旗下的第一毛织也在成都设有15家卖场。张元基说,随着三星投资战略布局逐渐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倾斜,三星在西部的投资有望继续扩大,而成都作为西部城市的首要基地,也会成为三星的重点投资领域,不仅投资额会扩大,业务范围也会延伸,涵盖金融、医疗、服务等新领域。

“成都是一座具有非常清晰战略思想的城市,”张元基说,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33家在成都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外国领事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而且成都还有全国知名的高校,比如电子科技大学,”这些优秀的高校也成为优秀人才的储备和保障。

成功之道

“危机意识,是三星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张元基

“不安于现状、追求不断变化的危机意识,是三星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张元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业绩优异的时候更要有危机感。三星总是给员工一种“凡不是市场第一名的事业/产品总是处于危机状态”的意识。张元基打比方说,“就如把鲶鱼放入水田里,泥鳅会变得更健康。”

“不管做什么,自始至终100%地理解事物,坚持不懈。”———张元基

三星是个用心的学习者,和许多企业一样,三星也曾是一个模仿者、追随者,但最后却做到了领先者。这种华丽的蜕变,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追求。对这种精神,张元基用微笑诠释着自信。

“我们通过思维转换和全方位思考来鼓励学习,建立以全体员工为对象的教育体系(从新入职员到CEO候选人)”,力求员工拥有真正的职业精神。

“在三星,坚持创新不仅是一种共识,更上升为一种哲学理念和浓厚企业氛围。”———张元基

张元基对记者说,创新是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战略核心。具体来说,三星几条创新原则是:瞄准5~10年后产品进行开发,高度关注用户需求,且注重创新人才。”张元基说,为了应对创意力不足的问题,三星电子逐渐开展弹性工作制以及远程控制等“work smart”工作制度,使得员工能在自己想做的工作时间以及想做的工作地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力。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60 幅震颤人心的摄影作品系列(一)

退休老人打造橡木版大众甲壳虫

中国制造“卡西罗拉”成为世界杯新宠

河南一农场近百名员工着红军装上班

精彩热图

重庆一小学师生穿睡衣上课 教室如家一般温馨

组图:神秘事件大盘点

印度诞生罕见双头女婴 “第二头颅”长在肚子上

广东雷州运河投6.85亿改造 雨季未到已经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