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正在徐徐打开一扇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大门。
10月10日,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省政府和长沙海关组织的联合预验收,10月顺利封关运行已无悬念。
此前,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湘南首家“无水港”衡阳“无水港”挂牌试运行,衡阳公路口岸全面竣工即将验收运行,铁路口岸已获省政府批准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衡阳市开放平台建设已居全省之首。
而今年1—9月的一组数据,也同时印证了衡阳正在成为湖南外向型经济“高地”,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衡阳外向型经济却逆势上扬,成为衡阳经济新“引擎”。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衡阳引进项目1007个,增长36%;总到位资金503亿元,增长27%;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02个,增长50%,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审批外资项目111个,实际利用外资6.04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三;完成外贸进出口20.2亿美元,增幅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5.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9.52亿美元,增长244%,总量和增幅分居全省第三、第五。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第一菜单”
6月19日,港洽周,湖南省情推介会暨重大项目发布会,“衡阳元素”吸引众多企业家目光。
在本届“港洽周”上,衡阳共签约项目63个,引资总额322.39亿元,再次向外界展示了特殊的魅力。
9月26日,株洲,2013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湘商大会,衡阳8个省级签约项目合同引进资金95亿元。
业内人士注意到,衡阳市在这两次招商引资会上的签约对象,不少都是知名大企业,涉及工业制造、农业产业化、能源与城市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等领域,其中,耒阳市引进香港五洲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亿美元,建设耒阳五洲国际商贸城项目;蒸湘区引进鼎世石油有限公司(香港)投资2亿美元,建设欢乐水岸城市文化商业综合体项目;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进莱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95%草甘膦原药生产项目;珠晖区引进广州九旭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金湘国际广场项目等项目都是引人瞩目的亮点。
近年来,衡阳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取得了丰硕收获。
屈指算来,以“欧姆龙”为开端,短短几年,衡阳“工业雁阵”之中,已有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字号央企强势加盟,其气势恰如“平沙落雁”,呈现出“雁舞衡阳”的生动局面和“万里衡阳雁”的蓬勃气象,带来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
富士康、中兴通讯、欧姆龙等企业的入驻,孕育了“衡阳云”,带来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壮大;引进中国五矿、中国建材、共创光伏等企业的抢滩,“点燃”了衡阳新材料、新能源的燎原之势;华耀成等项目的开工,将提升整个衡阳物流业的规模和层次......
企业“巨头”的不断入驻,使得衡阳市开放型经济质量明显改善。
13个国家和地区来衡投资,股份制、外资并购、BOT逐步成为衡阳市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提升了衡阳招商引资的质量;目前,衡阳形成了钢铁及有色金属、精细化工、输变电产业、汽车零部件、鞋业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外贸关联产业,特变电工、瑞达电源九成产品为外贸产品,富士康、欧姆龙、共创光伏所有产品均为外贸产品,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平台搭建:数量和层次居全省之首
发展外向型经济,好的平台是“金字招牌”。
因为好的平台,具有强大的洼地效应、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湖南首家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预验收通过;湘南首家“无水港”——衡阳“无水港”挂牌试运行;衡阳公路口岸全面竣工即将验收运行,铁路口岸获省政府批准建设,自此,“陆空联运”、“湘港直通车”等多种进出口物流“大通关”平台,在衡阳已然成型。
衡阳开放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无论数量和层次都居全省之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衡阳,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湖南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头堡”。
此外,园区平台建设在衡阳也是风生水起,成为产业腾飞的“摇篮”。
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建设面积达144平方公里,标准厂房建成1100万平方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松木工业园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衡钢工业园获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渡经开区升格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集经开区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特变电工、金杯电缆、紫光古汉等特色产业园相继建立。
除了通关平台和园区平台之外,还有一个平台缺一不可,那就是物流平台。
除了华耀成这一在建的超级物流项目外,衡阳正在大力推进白沙、松茶、哲桥等十大物流园区建设和交通节点的无缝对接,初步建成了货畅其流的物流交通平台。
三大平台的夯实,大幅降低了衡阳企业的物流、通关和运营成本。
细节入微:“衡阳引力”源自优良环境
“万里衡阳雁,寻常至此回”,这是王安石为衡阳写下的著名诗句。
雁城之美,曾是多少文人骚客的眷恋与向往,对于产业承接来说,也是一种对发展环境、发展服务、发展平台的迁徙与聚集,因为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代表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和形象。
实践证明,好环境具有“洼地效应”,可以形成资金、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好环境具有“连锁效应”,“一花引得百花开”,一个企业可以引来一片企业;好环境具有“亲和效应”,能让群众安居乐业、外商安心投资
衡阳的引力何在?答案其实很简单,政策、人才、融资、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优质取向,汇就了衡阳这座产业之城的无限生机,正所谓“积水成洼,聚宝为盆”。
企业发展,最担心缺“人”。
而在衡阳,打动富士康最重要的一句承诺,就是“企业招得到工”。
衡阳现有职业院校针对不同产业和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引进模拟基地培训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内就熟悉企业环境,掌握生产流程,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上岗。
衡阳还以更大的魄力打出人才供应“组合拳”,实施“1+4”人才服务计划、“双十”引智计划,“内外兼修”为企业延揽人才。百名硕士选拔计划将缓解衡阳行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千名大学生就业推介计划将致力改善企业人才队伍素质;万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可为打造“技师城”夯实人才基础;十万农民工技术资格认证计划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得到认可、受到尊重、实现价值……
为破解“钱”的瓶颈,衡阳充分发挥八大融资平台的吸金功能,还多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召开服务对接会、融资产品推介会、银企对接暨项目签约会等,金融生态洼地的“吸金”效应越来越明显。
在政策服务上,衡阳将省、市、县三级的相关政策叠加组合,推动衡阳开放型经济发展。《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拓展服务外包与外经合作。《关于支持建设标准厂房的若干意见》指出,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范围内新建标准厂房补贴。
娃哈哈从决定投资到办完开工手续,用了不足100天时间,从开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8个月时间,创造了娃哈哈生产基地建设全国用时最短的新纪录;欧姆龙从首次对接到顺利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富士康工业园从奠基到系列产品下线仅用了4个多月……“衡阳速度”无疑是“衡阳环境”最有力的证明。
财政支持、税收激励、金融服务、创业投资、信贷担保、体制机制创新……衡阳,已为产业的升级锻造满城活水。(记者 吕春荣 通讯员 江勇 李英姿 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