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艺术品秋拍连创天价 高价背后“水分”存疑

2013-10-11 10:48:1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揭开中国艺术品秋拍序幕,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创1.8亿港元“亚洲纪录”,保利香港2013秋拍成交近10亿港元……中国艺术品近日频创天价。

专家认为,中国市场“复苏”,有望再度带动全球艺术品市场升温,中国传统及现代艺术品正受到国际买家青睐。然而,天价背后不乏隐忧,炒作风险犹存。

文化部市场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1784亿元,同比下降15%。然而10月伊始,秋拍季临近,投资客蜂拥,使艺术品行情“复苏”。

10月7日,香港苏富比举行历年最大的中国书画秋季拍卖会。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齐白石、徐悲鸿等作品达359件,总估价逾2亿港元。其中,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成交,成为首件过千万拍品。

中国当代画作《最后的晚餐》在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8亿港元天价售出,创全亚洲当代艺术品新高。

此外,近日闭幕的保利香港2013秋拍总成交9.89亿港元,较春拍也显著上涨。其中,中国艺术专场是本季拍卖会的亮点,总成交2.34亿港元。吴冠中、张大千多幅作品均以过千万港元报价成交。

数据显示,继2010年、2011年两度被中国超越,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国。但是,随着行情复苏,日趋激烈的拍卖市场仍带来新拷问。

“秋拍总成交较上一季整体提高,见证了中国艺术在世界收藏家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利拍卖执行董事张益修说,中国艺术专场的好成绩对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高价背后的“水分”依然存疑。据介绍,多个秋拍现场举牌及电话委托竞争激烈,进入千万元后仍频频展开拉锯战。“上一轮艺术投资泡沫破灭前,炒作几乎也是热度不减。”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升温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西沐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艺术品份额化”网上交易火爆,正引爆中国艺术品金融投资热潮。

与重个人爱好、传袭的中国传统收藏市场不同,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已成为市场升温的一大推手。在中国首家“文交所”天津文交所,美术品证券化产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曾一度探至18.7元/份和18.5元/份。

然而交易数据显示,“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国庆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于2.24元/份和1.53元/份,市值蒸发最多超九成。

市场人士提示,尽管本季中国艺术品行情升温,有望对国际市场注入新活力,但艺术品“金融化”也可能放大风险,入市仍需谨慎。根据文化部市场司数据,2012年中国艺术授权品、复制品、衍生品交易额已达180亿元。

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认为,引入金融资本正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变化,艺术品基金、信托、评估、鉴定、咨询均较快发展,但市场创新仍需政策引导。(记者 徐畅)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