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郊区的篱苑书屋。
“当时之所以去新加坡是因为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做建筑了。首先你是飘在那儿的,你去中国学了,又去荷兰学了,怎么融入到一个系统里,这事儿没解决,”李晓东说。
在新加坡的那几年,李晓东做了许多调研,最终他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个热带岛国,新加坡在后殖民时期的所有标志性建筑都由西方建筑师设计,而慢慢地,新加坡人开始意识到,外国建筑师在新加坡的设计风格与在其他国家完全一样。
“无论从外观还是精神层面,建筑都是一个民族的最佳代言。而这些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与新加坡并没有任何实质联系,它们不属于这里,”李晓东说。
随后,新加坡人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于是有了“新加坡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的思考。他们最终找到了答案:新加坡的建筑应该首先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地的热带气候,另一个就是新加坡多民族共存的地域特点。
而李晓东也用同样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说:“在新加坡,我学会了如何从边缘成为中心,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学会了关注本土问题。”
2003年,李晓东在豁然开朗后回到了中国。这一年也正是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两年,奥运所掀起的城市建设热潮正为国内外建筑师带来大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