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拍卖行征收拍品真假参半成业内“潜规则”

2013-07-08 15:37:58 来源:海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钱锺书信札拍卖风波尚未平息,一则拍卖书信涉嫌造假的消息,让拍卖公司和卖家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浮现在公众视野。伴随着拍卖市场的不断发展,拍卖公司收假、拍假的传闻已经成为圈内公开的秘密。古玩字画存在大量的赝品、仿作可谓司空见惯,但是拍卖公司在明知拍品作伪的情况下仍然收假、拍假,甚至直接参与到作伪的过程中,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竞买者的利益,而且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虽然我们不能贸然地断言拍卖已成为作伪艺术品的共谋,但事实足已表明,现在大多数的拍卖行已成为泛滥成灾的作伪艺术品推广交易的平台。台湾大学徐小虎先生曾经说:“华人艺术品的损失率位于全世界高峰,所以造成了一直严重的缺古货,进而便促动了伟大的赝品工业传统。”艺术品的作伪之风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形成规模化造假的产业,恐怕要数当代,可以说艺术品的造假在当代已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产业化。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作伪产业与拍卖行的关系。

征收拍品存在“潜规则”

毫无疑问,近20多年来,中国拍卖业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从当初一两家拍卖行作为新生产业到今天几百家甚至上千家拍卖公司的层出不穷,拍卖产业已遍布各个省市,据说光北京艺术品的拍卖公司就有上千家,能够维持正常运作的至少有上百家。拍卖行的大量出现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它于当代艺术品市场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同时也给当代收藏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拍卖行大量的出现,拍品的稀缺也成为了拍卖行一个主要危机,已经从当初的招徕买方的竞争而进入卖方市场局面的形成,说白了,现在缺少的不是买家,大量的投资艺术品资金的介入,使得拍卖市场极度的繁荣,但繁荣背后的问题是拍品的危机,于是各个拍卖行从当初的招揽买家到今天使出各自的绝招去寻找、挖掘拍品。除了嘉德等几家大的信誉好的拍卖公司,尚能主动地吸引卖方,其它中小型拍卖公司所面临的拍品短缺的危机就更加的严重。据相关人士透露,拍卖公司已很难从过去藏家(后人)的手里征收到一些相对可靠的所谓同一藏家的作品,这一信息已表明“货源”的缺乏已十分严重。而大量的拍品只能从拍卖市场买进卖出的所谓投机倒把的专业艺术品经营者的手中获取。

于是,从坐桩与买方的市场关系到货源的缺乏的卖方市场形成,征集拍品的时候便有一条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卖方在提供若干件优良拍品的同时也要附加若干伪作,对于拍卖行来说,也就只能认同这样的交易方式,否则的话,他们很难征集到作品,因为有那么一句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即使在嘉德、保利这样大的拍卖行,他们的拍品也是真假混杂,不是他们不具备审定拍品的能力,而是无能为力地迁就卖方的不合理合作方式。这些大的公司仍然有独特的经营方式,就是尽量保持春秋两次大拍的拍品质量,把大量品质较差的作品放在四季小拍上,这是一种经营策略也是不得已的经营方式。征收拍品真假参半的合理化,已成为当下拍卖行业的潜规则。

编辑: 宁波 标签: 拍品 拍卖行 作品 潜规则 拍卖公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探秘美丽空姐航班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西安一工人横遭钢筋穿颅 救治18天侥幸生还

云南看电视解闷熊猫情绪恢复 游客拍其卖萌照

多国联演精彩场面:陆战队登船解救人质

精彩热图

云南到北京的万里接力:救护独龙族烧伤女孩

罕见沙尘天气侵袭新疆库尔勒 部分学校放假

天安门广场五一花坛布置基本完毕

沈阳一对男女在疾驰出租车窗上玩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