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四大上市险企的一季度数据还是非上市险企4月的数据,都在说明同一个残酷的现实——退保金大幅上涨。
退保金为何疯狂“上涨”?影响退保金的因素有哪些?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退保率的影响因素广泛,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本身的吸引力、缴费方式、销售环节是否存在误导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同业竞争、客户对保险的认知程度等。不过,拨开重重迷雾,退保金大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集中在销售误导以及超低投资收益。
发现被骗 愤怒退保
据本报了解,记者陆小姐近期就遭遇了保险陷阱。她在保险业务人员的推荐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保险,但保单拿到手后发现保单无论是在缴费年限还是内容表述方面都与购买时对方的介绍有很大区别。接到回访电话时,陆小姐提出了异议,对方便终止了回访。本以为保单不会生效的陆小姐来到该保险公司退保时被告知保险合同已经生效,若要退保,已经缴纳的2万元钱只能退8000多元。
事情的结果对陆小姐来说还算不错,该险企退还了其2万元保费并表示要对此进行调查并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事实上,很多投保人遇到类似事情的结局并不会像上面这样书写。陆小姐正是因为自己的记者身份和相关报道,才保住了自己的基本权益。《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和金融界合作的“投诉直通车”栏目信息显示,绝大多数的投诉和退保诉求都跟销售误导有关。通过该栏目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大多数投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缘于媒体这个平台给险企带来的舆论压力。不过,通过媒体解决的问题毕竟是个案,难以解决行业性问题。
从“投诉直通车”接到的投诉案例来看,绝大部分投诉针对的是银保产品,消费者本来认为银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对其介绍的产品也不存疑,因此当发现受到销售误导后,对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欺骗自己感到非常气愤,有的人甚至因为无法接受退保损失而做出过激举动。
销售误导是退保主因之一,这在和讯网针对退保原因进行的调查数据中也得到了证实。调查显示,23.4%的人退保是因为受到销售误导,买了不想买的产品,最后发现上当受骗了;24.92%的人退保是因为投资型险种收益太低。两大原因比例不相上下,远高于保费太贵长期缴费有困难、急需用钱等其他原因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