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传播渠道广欺骗手法新受骗群体多 三问虚假医药广告

2013-05-17 11:10:21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三问保健品为何成了虚假广告的重灾区?

部分保健品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包治百病”的宣传攻势很容易让人心动;从“送健康”到“送孝顺”,一些劣质保健品利用传统的人情往来大行其道

杨燕在福州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谈起购买保健品的经历,她坦言已经有10多年历史。“读高中时学习压力很大,父母怕我用脑过度,看到电视上广告的健脑保健品,就给我买了几盒。”杨燕服用过后没有太大效果,便搁置一边。

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杨燕常常要熬夜加班,再加上缺乏运动,她发觉25岁以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你处于亚健康吗?”广告中对白领一族长年累月坐办公室导致身体损伤的案例,让杨燕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焦虑不已。

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广告宣传的影响下,杨燕试着购买了两瓶多功能维生素。“因为产品介绍里说主要成分是维生素,我觉得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目前她已经吃完了其中一瓶,效果如何她也不得而知。“就当花钱买个心理安慰吧!”

最近,她还特地为母亲买了宁神安眠的保健枕、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时有点小毛病,逢年过节我总会给他们买一些补气补血、增强抵抗力、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品,虽然不知道这些保健品能起到什么功效,但总感觉是尽了孝心。”

杨燕说,她一般会选择报纸、电视和网络上播出频率较高的保健品来购买。“广告打得响的产品应该更可靠一些吧,毕竟传播面更广,如果有问题早该被禁播了。”

和杨燕一样,还有不少消费者也被保健品广告带进了误区。观察大部分违法保健品广告可以发现,这些广告多随意夸大用效,还假借名医坐诊、挂名高科技产品等多种渠道抢占市场,对注重个人养生的人来说,诱惑更大。部分保健品还包装成“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品来欺瞒消费者,故意混淆保健品和药品的界限。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近年来,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增长迅速。2012年,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保健品广告达49128条次,是2010年的2.99倍。今年1—3月期间,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达4834条次。

点评:跟一般药品和医疗器械相比,保健品广告更具有迷惑性。这些保健品大多对身体“无功无过”,主打纯天然安全牌,夸大其使用功效,抓住部分消费者错误的求医心理,通过狂轰滥炸的广告大肆宣传其产品的神奇疗效,并利用消费者“送健康”、“送孝顺”的人情往来大行其道。然而,吃了用了没效果,吃出用出问题找不着说法,也困扰着无数在广告轰炸下购买过保健品的消费者。保健品广告市场整治迫在眉睫,虚假广告隐蔽性高,清理难度也更大,需要相关部门重拳狠抓方能见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