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五年之后,敬礼男孩儿郎铮说他很高兴关注自己的人不那么多了。
3岁的郎铮获救后,对救援人员敬礼并说道:“谢谢叔叔。”随后,他便成为了四川省北川县地震中的标志性人物。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媒体包围了他。
“我不喜欢摄像机,”8岁的郎铮说道,“我很高兴现在来采访的媒体没那么多了。”由于采访数量减少了,郎铮现在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运动,他特别喜欢打乒乓球。
郎铮目前正在绵阳市一所国际学校读小学二年级,他的父亲郎洪东说儿子的体育成绩在300人的班上排名第一,全校排名第二。
“他已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了。”郎洪东说道,“因为地震后他被埋在废墟中,获救后他常常很怕黑,甚至不敢自己去厕所,我们让他一个人在房间里待很长时间以适应独处的状态。但时间带来的变化最大。”家人从来不在小郎铮面前提起地震,也不让媒体这么做。
郎铮说这并不是唯一的变化。“我长高了。”他微笑着说道。
郎铮努力忘掉灾难,但他仍然记得是谁救了他。“他还记得是解放军战士救了他,”郎洪东说道,“他喜欢跟军事有关的东西以及军旅题材的电影,我们还用玩具枪玩儿打仗。”郎洪东是一名警官,是他教会了儿子如何敬礼。
郎铮现在仍然与战士们保持着联系,他们通常在节假日互通电话。他还定期拜访摄影师杨卫华,正是该记者拍下了郎铮敬礼的照片,使他变成了一个国际偶像。
“他是个好孩子,”杨卫华说,“我们两家人都觉得是地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49岁的杨卫华几年来一直在用相机记录着郎铮的成长历程,郎铮也经常用杨卫华的相机照相。
“郎铮很幸运,”杨卫华说,“距他一米远的一位老师不幸丧生,由于个子小,他被夹在两块坠落的楼板中间,要是换作一个成年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尽管如此,郎铮还是受了伤。他的小指顶端被切除,无名指和肩膀上都留下了伤疤。
“他差点儿失去了手臂。”杨卫华说。郎铮听到后,弯起胳膊鼓起肱二头肌,咯咯地笑着。
随后,他笑着拉起袖子,胳膊上露出了一块锯齿状的伤疤。
郎铮所在的幼儿园有40多个孩子,仅有3人生还,除郎铮外的其他两人受了重伤。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没有人能幸存下来。
郎铮说他长大后想当一名战士或是科学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说道。
他还有很长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记者 Erik Nilsson 黄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