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发泡餐具开闸的惑与祸:14年“禁白令”为何一解了之

2013-05-04 09:05:4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回收——遭遇“不收”尴尬,“白色污染”隐患仍存

解禁“闸门”突然打开,但最为要害的“白色污染”问题解决良方并未马上跟进,谁来回收、如何再利用等问题尚无答案,让回收利用的愿望,还停留在“看起来很美”。

“虽然其他一些国家也允许使用发泡餐具,但前提是处置有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同样是一次性发泡产品,发达国家开发出低发泡、抗高温的新产品,并建立专门的回收立法、健全的回收系统、严格的回收责任和标准,相比之下我国相关规定过于宽泛,“回收难”的窘境尚未改变。

“发泡餐具分量太轻、又占空间,收一车也就五六百公斤,运输成本高,根本不赚钱,大家都不愿收。”北京东方永安物资回收公司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北京市兴盛昌荣废品店老板也表示:“一次性发泡餐盒没人要,我们也不收。”

记者采访多家废品回收商家,均被告知“不收发泡餐具”。针对这一难题,一些地方也曾出台管理办法,通过向生产者收费补贴回收、运输和处理环节,但收效甚微。

“目前,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并没有质的突破,拿什么保障会被回收利用。”朱毅说,发泡餐盒成本低,回收利用价值低,回收体系不健全,含油多不易清洗,“变废为宝”的愿望,很容易沦为“白色污染”的祸因。

“突然解禁”还带来安全风险。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研究人员曾对市场上的一次性发泡餐具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含有的工业碳酸钙残渣、重金属、石蜡、苯等都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高的超标数十倍甚至百倍。

决策——广纳民意,防止十几年的“禁果”付诸东流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明泉说,作为一项涉及环境和安全的公共政策,解禁不能一“解”了之,一次性发泡餐具的配套措施和管理必须要跟上,如严格产品标准和行业准入、健全回收利用链条、强化监管体系,否则会让十几年的“禁果”付诸东流。

“我们了解到这个行业多是小作坊,使用的原料公众不知道,监管部门难监控,存在很大隐患。”大学生环保社团、兰州大学绿队执委李万鹏说。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曾将明显发黄发黑、由废料制成的塑料餐盒送去检测,其部分化学成分却符合相关标准。“这意味着企业如果生产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很难被发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说,解禁后的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和准入机制等尚无成熟办法。

“发泡塑料的争议集中在环境污染和使用安全,这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些经过艰难转型的可降解餐具企业也直喊‘伤不起’,有关部门在制定解禁政策时,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而不能过于草率和粗放。”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董金狮认为,“涉及健康安全的公共性政策,没有真正地公开征求意见,导致前后口径都‘打架’。”争议更带来警示:未来的公共政策制定,到底该如何倾听和吸纳民意、科学决策?(记者刘元旭、王艳明、周琳、沈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爬树上房露屁股 五一各景区不文明行为井喷

那些发生在古埃及金字塔中的奇异事件

选手赘肉走光奇葩多

"撞脸"韩国小姐妆前照曝光

精彩热图

美连体姐妹大学毕业将任教师 领一份工资

超萌猫咪走红网络(组图)

裸体呈现英文字母剪影

“好声音”漫画萌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