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芝加哥金属交易所(CME)开盘即现的大量黄金空头合约拉开了黄金暴跌的序幕。随后在4月15日,国际金价每盎司下跌了138.6美元,一举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黄金的一轮牛市也就此结束。
中国对于黄金的追捧由来已久,金价的下跌不但对大量投资者造成损失,而且如今民间抢购黄金,更有可能催生中国流动性的另一个“堰塞湖”。自2013年初以来美国标普500指数一路上涨,并创出了1597点的历史新高。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美元上涨,黄金价格维持低位乃至进一步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人习惯于购买黄金来抵御通胀,而黄金在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后,也有助于抑制由流动性泛滥所造成的内部通货膨胀。但在黄金进入熊市后,大量资金可能放弃黄金重新回到流通领域,推升通胀。
近期人民币汇价创下1美元兑6.172人民币的新高。但央行对于人民币的屡创新高却没有置评,人民币汇率对于中国的进出口影响重大,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难道人民币汇率已不在政策关心的范围之内?其实不然,与出口下滑相比,中国当前还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是潜在的通胀压力,肉价的上涨是最主要因素之一,而饲料价格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肉价。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对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有很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的进口成本,从而抑制通胀加剧。但人民币升值却会打击中国的出口贸易,减少贸易盈余。如此一来,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面临两难抉择。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会弱化政策对于汇率的影响力。
黑石集团筹集40亿美元准备进军中国,热钱再次盯上中国表明通胀也可能卷土重来。2013年前两个月外汇占款强劲增长达到9790 .8亿元,面对大幅增加的外汇占款,央行在2月至4月的两个多月间进行了净额约1124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来对冲过剩的流动性。在境外热钱继续流入,而黄金无法吸引资金,实体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将很容易形成各类资产的价格泡沫。
因此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将很可能落在防通胀上。年初央行已表态今年的货币政策将趋于稳健,央行的货币紧缩压力无疑将加剧,正回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甚至是加息,才能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近期“对外”放汇率、“对内”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或推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出现分化。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有望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费空间可能被拉升。但另一方面,紧缩的信贷环境与渐长的出口成本压力,将使制造业生存空间更加狭窄,国内金属及化工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被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