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吴中区每年将新增财力的10%至20%用于污染治理,设立1000万元区级水污染防治基金。10年来,吴中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超过140亿元。铺设了100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将太湖网围养殖面积从原来的20万亩压缩到3万亩,并通过加强太湖生态体系建设,建立芦苇种植和收割制度,让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成为一道生态旅游观光线。
吴中区还否决、劝阻、拒批总投资近20亿元的污染重、治理难的项目130多个,关闭重污染企业50余家。作为苏州唯一毗连烟波太湖的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该开发区万元GDP能耗降至0.41吨标煤,区域内各类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工业废水排放水质达标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使吴中区成为苏州市区主要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诸多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入驻吴中区。此次签约的苏州世界高档水果主题公园,由加拿大枫华集团及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造。项目总投资5亿,占地面积500亩。其中100亩用于建造生态农业旅游区,包括生态农业参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农耕文化园,配套服务区以及研发楼的建设;另外400亩,由上海交通大学引进世界高档水果品种育种与研发基地,采用有机种植和定量数字控制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现代生态农业种植。将建成我国第一个集世界高档水果为主题的农业高科技主题公园。
工业项目集聚到园区发展,沿太湖地区的古镇古村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休闲产业、文化产业,吴中区对区域内的产业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俞杏南透露,吴中区在致力于加大环太湖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正不断提升旅游服务业的贡献度,依托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山、穹窿山、旺山四大景区联合组成的苏州市吴中5A景区,把环太湖旅游服务业发展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乃至支柱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将达50%甚至60%,努力建成“长三角的后花园”。(记者 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