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是《太湖美》歌曲中的一句,也是安徽宿州小伙子万遥遥的感慨。当时他倚在湖州小梅港的凭栏处,久久凝望着远处烟波浩渺的太湖,对记者提问的作答。
阳春三月,记者5天驱车1300多公里,环太湖考察水生态综合治理,方知这美得来多么不易。
一、引江济太工程
江苏省苏州吴江市东太湖,是记者采访的第一站。这里水域开阔,水质清澈,几艘作业的疏浚船在远处时隐时现,岸边草地、灌木和树林错落有致。苏州市东太湖综合开发公司副总沈育新介绍,整个太湖水质的改变,引江济太工程贡献颇大。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大胆设想,会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望虞河为干道,于2002年启动了从长江向太湖引水的试验工程,称为引江济太工程,目前已经实现常态运行。工程的年引水量约占太湖总蓄水量的1/4,在增加太湖水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使太湖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记者专门赶到引水进入太湖的控制性枢纽——望亭水利枢纽,9孔闸门呈九曲桥的形状排开,望虞河与繁忙的京杭大运河在此相交,设计者巧妙地将望虞河从运河下穿过,两条河流在这里各行其道,互不相扰,被人们戏称为水路立交桥。
二、围剿蓝藻攻坚战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暴发,引起居民饮水困难,一时举国震惊。中央高度重视,全流域上下痛下决心,打响了一场围剿蓝藻的攻坚战。无锡市水利局局长王鸿涌感慨地说,在这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区域抓水生态治理,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无锡市举全市之力抓太湖治理,将沿湖和入湖河道旁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三高企业全部关闭,共关停并转各类企业2000多家,实现污水管网全市覆盖,农村污水处理基本覆盖,确保尽量减少对太湖的污染。政府的决心,终将不可能转变为现实。如今,每年蓝藻产生频次减少、面积减小、时间延后,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无锡市还积极规划,将太湖沿岸500米到2公里范围,全部建成生态湿地。记者实地到无锡蠡湖湿地公园探访,果然草木葱茏,水岸清明,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治理中,无锡有不少创新,如无锡境内有6000多条河入湖,河道穿越不同市县乡镇,综合管理是个挑战,无锡首创了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责任到人,效果立现。其它如蓝藻打捞从人工向机械化转型,蓝藻与水分离技术,蓝藻发电和生物制肥,创新不胜枚举。
三、清水入湖的承诺
湖州市治理太湖的特点是定位准,抓关键、保落实。湖州确定建设现代化生态滨湖城市的战略定位后,明确要围绕太湖打生态牌做水文章,提出清水入湖的承诺,并将推出3个综合治理项目,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改善。同时,湖州市还专门成立机构,统一管理规划太湖沿岸区域。
小梅港是湖州入太湖重要的骨干河道之一,其综合整治工程投入了湖州市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原来这里湖边围网密布,岸边农家乐饭店肆意排放,港口里挤满吃住在船的渔民。经过整治,现在映入眼帘的小梅港疏朗有致,整洁如新。船上渔民全部迁入政府新建的渔民新村,农家乐被23家风格色彩各异的渔人码头餐厅取代,污水全部集中处理。3月4日这天春意融融,小梅港广场正举办赏梅节,游人如织,太湖美景尽收眼底。在湖州,我们还先后采访了湖州市内的长岛公园、下渚湖湿地保护区、老虎潭水库,到处都体现出湖州生态立市誓言清水入湖的承诺。
四、生态乡村是根本
安吉县,曾经是太湖污染源之一,经过不懈治理,如今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获得全国首个县域“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美誉。2008年以来,安吉县以全面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目标,12个乡镇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至2012年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79个,覆盖率达95.7%。鄣吴镇是著名海派画家吴昌硕的故乡,一条清澈的鲤鱼河穿镇而过,镇里整洁干净,小溪流水潺潺,有人洗菜,有人淘米。溪旁,三三两两的农妇在浣洗衣物,一派久已未见的田园风光。镇长陈小龙介绍,全镇污染企业早已关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现在工业以制扇为主, 50多家厂年产值2000多万元,约占全国扇子总产量的1/3。村民生活富裕,自觉关注生态,保护水源。记者乘船考察流向太湖被称为湖州母亲河的西苕溪时,看到水质清澈,沿岸工程治理正在推进。由于商业采砂全面禁止,绝迹多年的太湖白鱼重新开始洄游。在溪龙乡徐村湾、在后河村、在安吉县水土保护科技示范园,持续保持水生态治理措施随处可见。
徐礼明副县长告诉记者,安吉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后,工作的重点,从生态保护治理向更重视人民素质提升深入,提出美在素养、美在心灵,只有人的生态素养形成,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才可持续。2010年,《安吉县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读本》出版,正式列入全县小学课程体系,生态建设真正体现出从娃娃抓起。
中国有句古话,叫众心齐泰山移,太湖治理的成果正源于此。在安吉,我们看到太湖治理的美好前景;在太湖,我们看到美丽中国的希望所在。(记者 徐韬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