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全国首家实行医药分开的机构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成立,集中进行医院药品的采购和配送工作,市属8家公立医院开展试点
编者按三年医改,亮点纷呈。在新医改确定的目标原则和总体框架下,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大胆试点探索,勇于实践创新,用中国式办法不断破解医改世界性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构建了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招标机制、长效性的保障机制,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新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医改新机制中得到了明显的实惠。
为总结各地亮点,展示三年医改成就,从今天起,本报开辟专栏,围绕医改新机制建设进行全面深入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从“医药分开”发端,到三大医疗集团向区级延伸的“管办分开”,被誉为“芜湖模式”的医药分开改革自2008 年1 月正式实施以来,累计让利群众3.76 亿元。
2007 年以来,安徽省芜湖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专门成立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对药品实行统一购销管理。同时实施管办分开,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为医改试点作出了很好的尝试。
探索“三权分设”力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
5 年前, 当诸多医院还依赖“以药补医”时,芜湖已经成功闯关。
2007 年12 月,芜湖市在治理药品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的大背景下,在全国率先探索医疗机构医药分开的改革,全国首家实行医药分开的机构———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成立,并在市属8 家医院开展试点。
该药品管理中心为全额事业单位,集中进行医院药品的采购、配送工作;医院药剂人员划转为药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后派驻医院工作,医院代收药费并及时汇至药品管理中心;药品管理中心将部分加价款及时返还医院,到年终统一考核后将剩余加价部分返还医院。
在原有的“以药补医”体制下,用药、采购、回款等环节集中在医院,决策、执行权集中容易产生腐败。芜湖在药品采购上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设”,成立了芜湖市医疗机构药事专家委员会,决定各医院上报要求增减的药品品种;药管中心行使药品采购、配送执行权;市相关部门组成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了公共权力阳光运作的制度平台。
芜湖还制定了医疗机构第三方处方点评管理制度,组织临床合理用药专家组,每季度对各医院处方进行点评并上网公示,修正不良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从2008 年起,芜湖将药品销售加成比例由原15% 下降为10% ,加成收入采取“收支两条线”方式进入财政账户,年终根据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全额用于公立医院发展。
通过医药分开改革,2008 年~2010 年,芜湖市属8 家公立医院药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累计减轻群众药费负担1.6 亿余元。2011 年,芜湖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对药管中心的职能重新进行了调整,将医用耗材纳入药管中心统一采购和管理,执行在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上采购的药品价格,建立药品配送新机制。从同年10 月份起,全市市县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医药分开,调动了医院加强管理、规范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积极性。去年10 月至今年6 月,芜湖市属8 家公立医院门诊累计就诊人次为176.9 万次,同比增加30 万人次,增长20.4% 。门诊人均药费69 元,同比减少8 元,下降10.4% 。门诊药品费用占比为41.6% ,较零加成前下降3.9 个百分点。
累计出院9.11 万人次,同比增加1.44 万次,增长18.7% 。住院人均药费为2250 元,同比下降306 元,下降12% 。住院药品费用占比为31.7% ,同比下降4.9 个百分点,公立医院从“以药补医”转向“以技养医”的良性发展轨道。
建立医药分开保障机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今年,芜湖出台市属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暂行办法,明确市财政在保障经常性补偿经费的基础上,建立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安排2.4 亿元,用于市属公立医院经市政府批准的医院基本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偿、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财政奖励性补偿经费,对具有公共卫生服务性质的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和中医院、中医药项目加大投入,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芜湖医药分开模式成功的背后,政府的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芜湖市医改办负责人介绍,芜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的同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强化政府责任,逐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对公立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芜湖采取适当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增设药事服务费、由药品配送企业提供药品配送增值服务费、加大政府投入的补偿政策,改革医院收费结构等综合措施,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一是从2008 年起,5 年内政府每年将投入不少于5000 万元的资金,用于整合医疗资源,支持医疗机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将医疗机构2000 余名离退休职工全部剥离进社保之后,继续保留过去每年支付给医院的近4000 万元事业经费。三是改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为“预付制”,按上年同期医保费用水平预付医院90% ,缓解医保费用结算滞后给医院带来的资金压力。四是针对医院拖欠医药公司大量药款的情况,市政府拿出2500 万元无息借款,帮助医院清还欠账。五是剥离医院药房,成立全额拨款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当年度拨款600 万元,减轻医院药剂人员的工资性负担。
“十二五”期间,芜湖继续每年安排5000 万元,主要用于市政府批准的项目贷款贴息,逐步建立起公立医院长效补偿机制。
大卫生框架下“管办分开”革新激励机制
芜湖医药分开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实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芜湖在力推“医药分开”的同时,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责,推进在大卫生框架下的“管办分开”改革。在芜湖,市卫生局下设医院管理局,内设医院监督局。医院管理局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对市属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等进行审核,对国家资产进行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运行成本管理,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医院监督局负责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监管,对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服务要素实行准入管理,使大卫生框架下的“管办分开”改革进一步深化。
此外,芜湖还注重采取措施革新激励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早在2007 年底,芜湖就对全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重新定岗定编,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实行全员聘用制,并为所有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关系。2008 年芜湖市在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时,又采取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方式对冗余人员进行了分流。医疗集团化改革后,芜湖实行编制管理,对医疗集团岗位总量按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控制总数确定,岗位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芜湖市又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人员使用、晋升、奖惩、收入分配以及续聘、解聘的基本依据,实行绩效考核,并制定下发了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任务和考核细则。同时明确规定,医院学科带头人、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其年收入不低于医院主要负责人的收入,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保证人才队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