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在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全面覆盖。至2009年底,信阳市规划建设的2800多个村卫生室,累计投资4亿多元,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已入驻乡村医生8168名。
同时,信阳市通过抓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培训出一大批规范合格的执业乡村医生。目前,信阳市已有6425名乡村医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职工医学院接受系统培训,此举有效地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农民对乡村医生信任度逐步增加,村卫生室门诊人次较培训前提高了近20%。
目前该市县乡奖补资金全部兑现,共计11,228.5万元;配备设备67,852件(台),价值3194.8万元,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政府引导,多方筹资,广开村卫生室建设投资渠道
针对村卫生室普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设备短缺、农民群众就医条件差等问题,信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专门文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地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必须坚持“三个一”。一是“一个不能少”,即每一个行政村必须建设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个别人口少又无乡村医生的行政村与邻村联合建设村卫生室。所有新建的村卫生室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选择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位置适宜的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二是“一个不能变”,即村卫生室要严格依据信阳市村卫生室基本标准进行建设。新建村卫生室均采用统一设计方案,占地面积要求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内部功能齐全,分设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健教室和药房“六室”。三是“一个不能差”,即各县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格工程监理,实行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加强施工全程管理和督查,把好工程质量关和检查验收关,确保村卫生室建设质量。
信阳市采取多种筹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一是省政府为每个村卫生室补助1万元的建设资金和1万元的设备资金。二是县区政府给每个村卫生室以奖代补1万元~3万元。三是乡镇政府给每个村卫生室以奖代补1万元~3万元,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四是积极争取成功人士、有关单位援(捐)建。五是动员乡村医生将村卫生室建设当作自己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积极筹资建设,同时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委会集体出资建设。如果乡村医生确实有困难,政府还出面协调商业银行,可以办理低息贷款。通过多措并举,较好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系统培训,侧重实用,严格考核
为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文明行医程度,信阳市政府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各区县安排专项经费,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乡村医生采取分期分批、全脱产培训的方式进行系统培训,明确每期培训时间三个月,包括两个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个月的临床进修实践,理论学习在省级以上医学院校,临床实践在省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各县区根据市政府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人员、培训时间,有力推动了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工作。同时,各县区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培训经费,平均为每位乡村医生提供4000元~7000元的费用,使乡村医生在省级院校及医疗机构培训期间的吃、住、学、行等实行了全部免费,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鉴于大部分乡村医生学历低、年龄偏大、观念落后以及接受能力差等情况,信阳市在侧重实用、重视服务的前提下,兼顾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培训机构密切配合,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实用、规范。一是积极与培训机构就课程设计、考试考核以及饮食住宿等问题进行沟通,科学制订学习内容,力求培训内容实用。二是承担培训的省级医学院校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乡村医生授课,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能看懂、听懂。三是为更新乡村医生的服务理念,增强乡村医生的服务意识,让乡村医生与在校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接触新观念、新知识、新事物,亲身体会自己的不足,逐步改变落后的服务理念,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出席乡村医生系统培训的启动仪式和结业典礼,并对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学员在培训期间,实行“专人带队负责制”。各县区安排副科级以上干部专人带队,负责乡村医生系统培训的日常管理。实行“定期跟踪督查制”。定期对乡村医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督查。实行“严格考核纪律制”。积极与培训机构沟通,加强对乡村医生的考核,严格考核纪律,确保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取得实效。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