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渔民村巨变 演绎“春天的故事”

2010-08-18 14:14:43 来源:深圳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渔民村巨变 演绎“春天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渔民村抢建成风,沦为典型的“城中村”。

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上世纪50年代,他们来到深圳河边附城公社定居,靠捕鱼捞虾艰难度日,渔民村由此得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醒了渔民村人。由于邻近香港,渔民村人首先在土地收入上得益不少。村里又利用特区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组建运输车队和运输船队,发展养殖业,办起了来料加工厂。

现年67岁的老村长邓志标见证了渔民村历史上的第一个春天。还在1979年时,就有酒楼、珠宝加工等好几家香港工厂在渔民村投产,厂房租金都流入了村民口袋。渔民们又买了两条货船,开始跑运输,到中山、东莞贩运水泥、钢材到深圳贩卖。有了启动资金后,又搞起了车队。再后来,见运输车辆奇缺,脑瓜子灵活的渔民到香港买二手货运汽车转卖。短短一年里,全村33户村民,家家成了万元户,渔民村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万元户村”。上世纪80年代初,33栋统一规划的别墅式小洋楼拔地而起,当时刚刚开始流行的三大件——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村民家里都有了,有的家里还有了音响和空调。

率先办起村股份公司

“中央的政策肯定会变,但只会越变越好!”小平在渔民村说的这句话掷地有声,这是对村里坚持共同富裕道路的肯定。

“村经济又朝前迈进了一步,成立了手表厂、表带厂、宝石加工厂、塑料厂。车队船队搞运输,生意红红火火!”邓志标说,小平视察渔民村后,村民的劲头一天比一天足。

1992年,渔民村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随着全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应运而生。谈起“渔丰”二字由来,邓志标说了一段小插曲。当初股份制改造时,大家觉得叫“渔民村股份公司”有点“老土”,有人提议说,改革开放了,村民富裕丰收了,叫就“裕丰”吧,邓志标大手一挥:不能丢掉渔民村,就叫“渔丰”吧!大伙拍手叫好,渔丰实业股份公司由此而来。它是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在改革进程中留下了光辉一笔。

改制后的原村民人人当上了股东,每年每人能分红1万多元。出租房屋也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每户村民每月仅靠出租房屋一项就净收入1万余元。邓志标比划说,小平来视察时,全村总资产约300多万元,到了1992年前后,全村资产达到800多万。那时候,全村140多人个个年收入过万元,“万元户村”变成了“万元户人”。

编辑: 标签: 渔民村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