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临潼旅游的一张王牌
临潼兵马俑博物馆游人如织
经典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共进,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有机结合,乡村欢歌和城市笑颜交相辉映。临潼,一个横亘中华民族历史的千年古地,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强区”为战略引领,以秦风、唐韵、御温泉为主打品牌,盘活区内优势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自强、文化培养三大领域高点推进,正在骊山脚下书写着一个新的传奇。
当西安正在以其雄浑的气魄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时候,紧邻西安的临潼确立了以“文化强区”为战略引领,以秦风、唐韵、御温泉为主打品牌,盘活区内优势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自强、文化培养三大领域高点推进,一幅具有全球视野的文化大区画卷正在临潼这片华夏源脉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文化传承:让历史走进现实
在临潼,历史和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强势资源。
对于一个区县来说,临潼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足以媲美国内任何一个省份,其实体旅游资源品牌价值之高和区域集中度之高,属国内罕见: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唐代华清池、骊山山麓及温泉,两处世界级品牌资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另外还有星罗棋布的51个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资源的丰饶是历史给予临潼的厚爱,但是客观地说,对于拥有如此众多品牌的区域来说,现有的运营管理和旅游效益与全国知名旅游大区的身份显然不相适应,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盘的整合、深度的挖掘让这一块旅游资源富集区焕发出更强的魅力,产生更大的效益,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期待。
在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看来,世界级的人文资源与低品质的旅游产品以及粗放原始的旅游业态的矛盾是临潼旅游业实现突破发展的重大“瓶颈”。就临潼旅游而言,以往多年单一、原始的文物遗存旅游内容和形式必须创新,不仅向世人展示历史遗产的本身价值,还要通过创意、策划、包装、营销来展现历史遗产的延伸价值、边际价值、隐性价值。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活文化富矿,将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临潼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文化发展,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提升,最大限度地激活文化富矿,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化包装旅游、以旅游承载文化,拉动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众所周知,在临潼,秦的强盛与唐的华美是两张经久不衰的名片,多少文人墨客在这块土地上迎风凭吊强秦、作诗歌咏盛唐,白居易的一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更是让天下人对华清池的温泉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依托这几大高品位的资源,临潼确立了“ 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旅游文化品牌,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骊山风景名胜区,初步形成了以四大区域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引入政府主导模式、国有企业模式和民营资本模式等“多元化投资模式”,在华清池策划推出大型山水情景舞剧《长恨歌》,在兵马俑馆前打造大型室内歌舞剧《秦始皇》,使沉寂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 “复活”。
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临潼大地,凭借文化产业这个现代利器,释放出了更新更强的文化能量。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项目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亿大关,达到 10.6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在临潼,文化真正起到了拉动经济的作用。
文化自强:跳出产业看产业
“临潼最新确立的文化建设目标是‘文化强区’战略。‘文化强区’,一个层面是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将临潼建设成文化强大之城市;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对隐性化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使其逐渐显性化,让文化服务区域发展,拉动临潼区域经济变强。”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的一席话,道出了临潼文化自强的顶层设计。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临潼毫无争议地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焦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临潼为重点,提出以华清池、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遗迹为依托,建设华清池椒园和芙蓉园,打造临潼文化产业园区;以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中心,建设秦文化旅游精品区。陕西省、西安市都把临潼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集中建设,这些都为临潼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是文化强不能单单停留在文化层面,以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才是文化发展、文化强区的要义所在。以文化开路,走活整盘棋,聪明的临潼执政者推出了“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彻底改变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窘境。
所谓的“四位一体”,就是腾笼换鸟,依托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将老城区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兵马俑周边,建设秦文化旅游区;在渭河以北发展现代工业,建设西安(临潼)渭北现代工业新城;跳出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规划建设临潼新区,拉大城市骨架,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区长庞阿平对临潼的未来给出了具体的展望:启动新区建设,同步实施旧城改造,实现“新旧分治,景城分离”。而其目的,就是要 “跳”出风景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开辟新区和工业园,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以现代化为主的新城和以“秦风唐韵”为主的老城。
对此,书记任军号也很坚定地表示:“跳出旅游产业看产业,跳出项目看项目,从整个临潼区城市发展的角度,从临潼区城市经营、城市营销的角度,高起点、大手笔进行规划和项目策划。加快城市化进程,实行景城分治,适应景区发展需要,跨过公路和铁路,向西建设城市新区,把这里建成行政生活区域,形成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新区策划和规划已经完成。同时瞄准国际一流市场,高标准建设景区,形成古老与现代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风貌。”
与此同时,西安往东,临潼之西,一块不足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崛起一个新的传奇。
2010年4月,临潼与曲江新区联手开发建设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正是对临潼区位优势和文化脉搏的准确把握,在曲江管委会的介入之下,强强联手,志在将临潼的一城山水,华丽呈现于全球视野之下。
临潼度假区位于西安市东北,临潼区西南,区域面积27.33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度假区共投入930亿元。预计到2014年,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建成后,将新增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40亿元。
“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手笔、大项目的投资开发,将形成强大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矩阵,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产业升腾聚集,以生态园艺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将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这些将迅速转变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巨大能量,既带动当地群众的未来生活改善,又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彰显。”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元如此说道。
跳出产业看产业,其实质就是跳出旅游单一产业,跳出文化单一发展,助推城市全面发展的大产业,大发展,最后达到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效果。
临潼这一跳,意义深远。
文化培养:让核心价值深入人心
文化是什么?
今天的临潼人会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文化是我们的自觉追求。
作为浓缩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区,临潼在建设文化强区的道路上,把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通过各种形式内化到群众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发展文化园区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临潼着力把提升、影响当地百姓文化品位作为文化育民的重要方式,让文化建设引领当地百姓生活方式。作为临潼创建全国城乡统筹示范工程的西安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在建设之初,就将改变“农转居”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针对区域内将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服务业,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专门成立了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被安置村民培训,并开设实习基地,组织学员定期实习,以文化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乡村史志工程”是临潼区委引导扶持的文化建设创新工程,活动从2008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探索,已成为群众喜欢、乐于参与的“ 民乐、民愿、民享”工程,《栎阳史话》、《高巷史话》、《尖角村史》、《胡王村史》等首批丛书已经出版。随着工作机制日益规范,作品、人才不断涌现,工作力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目前,出版的村史,除有关部门留存史料外,全部发到本村村民手中,得到广大村民的赞誉,发挥了良好的文化育民作用。活动成为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
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临潼区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下大力气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文化服务功能。区政府将区财政局会计函授培训中心三层楼房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区图书馆。在姜寨北路征地2000平方米,建成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新文化馆。目前,图书馆藏书9.23万册。新建栎阳、小金、徐杨、何寨、北田、任留等17个街乡文化站,让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文化,是临潼的强势资源,‘文化强区’,就必然是临潼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通过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动区域整体向好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也不容低估。”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说。
秦风、唐韵、御温泉;绣骊、暖水、驿临潼,在文化强区引领下的临潼,将会带给世界兵马俑之外更大的惊喜。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