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文化部:濒危“非遗”项目将进行抢救性保护

2012-06-05 14:48:05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文化部针对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上提出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打击假唱、假演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以下为文化部回应全文:

人民网网友留言:我们当地有一些民间技艺,因为传承人年纪偏大,面临着中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濒危的现象挺普遍的,该怎么进行抢救性保护呢?(匿名网友 IP:58.68.145.★)

文化部回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全社会积极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势头方兴未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由于遗产本身的脆弱性,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文化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实现良好开局的情况下,下一阶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由起步阶段的基础性工作转向深入进行科学保护的发展阶段。

对于那些濒危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满族说部、格萨(斯)尔等,进行抢救性保护。尽快组织专业人员,运用录音、录像及文字记录等方式,将该项目的表演、技艺展示过程等记录下来,整理分类、并建立翔实的档案或数据库,同时做好资料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此外,还抢救征集其珍贵实物和资料,用于研究和展览。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