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荣幸地获邀参加了“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东北亚发展论坛”的报道活动,分别在沈阳,营口和大连对东北亚发展论坛,和平公园奠基仪式,和平艺术展等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同时对联合国驻华代表罗黛琳女士,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先生,韩国前总理李洪九先生和蒙古前总理巴雅尔先生进行了专访,并配合党网王建芬主编,结合自身优势筹划英文专题,以英文和中文双语、全方位、多层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受到了中联部领导的好评。这一次的报道任务,使我收获颇多。
1,更加了解和熟悉了新闻人的工作方式。这次一起参加报道的有中国日报社的同事还有新华社、中新社、央视、凤凰卫视等国内著名媒体的记者,他们高超的职业技能以及执着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报社记者张陨璧说的:“干记者这行就是像打仗一样。”在专访联合国驻华代表罗黛琳女士的前期工作中,从联系罗女士身边的翻译到后来的保密工作,再到时间安排上的一波三折,使我充分认识到了每一篇普通报道背后的艰辛。
2,更加了解到了走在第一线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往往是对一些新闻素材做一些编译工作,甚至会直接复制粘贴进行发布。事实上,这些新闻的信息与我是有隔膜的,这就造成了在对新闻的选择和制作时自己的心里很难产生深刻的感受和共鸣,这样制作出的新闻就很难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这一次,深入到第一线进行采访,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基层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而采访对象是我们真正的导师。比如,这次活动中,我们对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进行了专访,当我们亲眼见到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在谈到加强中日青年沟通和交往时目光中深切的期待和热望,在讲到反思日本军国主义时严肃诚恳的态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与嘉宾产生了共鸣,如果不在采访第一线这些东西都是感受不到的。而只有和嘉宾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进而提高报道对读者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的报道才是活的报道。
总之,通过此次报道活动,我对新闻报道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并且,更加体会到了中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实践中央精神,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走到新闻热点的第一线,俯下身弯下腰,与百姓心贴心,一头汗两腿泥,写出人民喜爱的好新闻。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韩笑鹏)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