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内涵的深入阐发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以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阐发,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条件的特别强调。总依据的提出,其意义首先在于重申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一道路探索的前提性任务。正是在正确把握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作出了符合这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展要求的一系列调整,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形态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体制的调整,还是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战略策略的安排,都呈现出与成熟形态的社会主义相比较的特殊性。总依据的提出,还进一步论证了现阶段一系列规定性的现实合理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定位和承载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共同目标。从毛泽东的“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战略号召,到邓小平的“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豪迈宣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萦绕心中的“中国梦”。从历史方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还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将更为全面而深入地展开。并以“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更加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理念。这些理论成果进一步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也提出了将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地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迫切要求。
中国道路向何处去的正面回应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宣告,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后,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又一次正面回应。这一重要论述在彰显高度的道路自信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道路选择的问题始终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一个争论性话题。道路选择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近几年来,有关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问题之所以成为国内外政界、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一次严峻地呈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十八大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如此高度的关注,也是因为国际国内社会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关涉中国发展方向问题上的政治态度。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老路”和“邪路”严格区别开来。关于中国道路选择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社会条件本身塑造的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可能性。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极其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和“正路”走下去,才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当前种种关于道路选择上的不同声音与其说是一种压力,倒不如认为是一种动力,一种不断提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性和坚定性的内在动力。
中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依然任重道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来说,只有备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才能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不断地靠近我们的目的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