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红十字会自找社会监督(热点解读)

2012-12-11 09:19: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是否只讲“名人效应”?

作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监督,委员有名人也有普通人

经多方推荐和严格遴选,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迟福林,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等16人被聘为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社会监督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迟福林为主任委员,俞可平为副主任委员,黄伟民为秘书长。

姚立新表示,本届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分布在学术、法律、医学、财会、媒体、志愿者等各行各业,其中一些在自己的领域知名度较高,也有一些普通人。在遴选过程中,没有强调是否为名人,而是强调专业性和社会性。希望通过他们将各行各业的建议意见汇总。

黄伟民指出,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是社会化的第三方监督,是综合性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的监督工作相互补充,并发挥独特作用,既不包揽也不替代。

工作怎么做?

以志愿服务方式开展监督,不从红会获取任何报酬

据介绍,社会监督委员会成立后将展开三个方面的监督活动:一是每年固定的监督事项,如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红十字会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等;二是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质疑的事项,社会监督委员会可以主动开展调查和监督,独立向社会发布监督公告;三是接受中国红十字会的主动邀请,对特定事项进行监督。

黄伟民说,红十字会和社会监督委员会是合作伙伴关系,红会通过聘请委员来进行社会监督。在工作中发生的费用、物资保障、办公场地等由中国红十字会提供和保障。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红会将全力保障社会监督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姚立新说,委员将以志愿服务方式开展对红十字会的监督工作,不从中国红十字会获取任何报酬,以保证监督独立、公正。

精彩热图

盘点那些一不小心蹿红网络的"软妹子"

雪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