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跨界资金涌入房地产 掘金还是寻找资产避风港

2012-11-09 16:58: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房地产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有资金的进入。

最近几年,更有不少非房产行业的民营企业纷纷斥资进入房产行业,或投资、或开发。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为什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些非房产企业纷纷斥资跨界涌入房地产呢?他们转战地产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跨界资金频频进军房地产

10月17日,李宁公司和非凡中国分别发布公告称,非凡中国计划斥资13.59亿港元购入李宁公司约25%的股权。业内认为,李宁公司的此次融资动作,意在进军地产业。

近年来,跨界进入房地产业的服装纺织企业多如“过江之鲫”,李宁不过是后来者。因为在此之前,雅戈尔、杉杉、红豆、美特斯邦威、森马集团等曾先后斥资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今年9月,森马集团和华润置地在温州联手拿地,凭借其在联合体中49%的股份,当起了温州华润万象城的“二当家”。此外,雅戈尔于1992年涉足房地产,并先后在宁波、杭州、苏州等城市频频高价拿地,2001年,红豆集团成立红豆置业,也先后在无锡、镇江、南京等地拥有10余个地产项目;2009年,美特斯邦威花费近10亿元在浙江、福建等六省大规模“囤铺”……

当然,跨界进入房地产产业的并不只有服装企业,还有五星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全国性的电器连锁巨头。

此外,已经将重工业作为集团主业的东方希望集团,2011年在成都推出了东方希望中心写字楼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主业为家电的长虹集团,也斥资组建长虹置业,并分别在绵阳、景德镇、深圳等城市拿地开发,随后又进入广元和宜宾以及成都等城市拿地开发。

主动出击拓展掘金新通道

不同行业的企业集团,纷纷斥资转战地产行业,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持续调控,地产行业的利润泡沫被挤掉很多,但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有前景的行业。不同行业的企业纷纷涌入房地产,看重的无非是这个行业的技术要求不高,但利润率却不低”。华西城市与房产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利阳认为,在总体经济形势下行,传统行业经营局面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不同行业的企业涌入地产行业,无非就是拓展新的经营渠道,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利润。

的确,在近年来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如长虹、东方希望集团等,他们的主业均在不同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的利润也十分可观。

成功的企业家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尽管这些企业集团都下属有无数的子公司,也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获得很高的利润,但面对房地产行业巨大利益的诱惑,他们既无从拒绝,也不想拒绝。

“追逐利润是商人的本质,手中有地产行业的人脉和资源,又有庞大的闲置资金支持,这样的机会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拒绝。”温利阳说。

被动跨界为资产寻找一个避风港

当然,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是主动出击,进军地产行业的,也有部分如服装的行业企业,他们因自身行业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经营业绩下滑后,无奈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据有关媒体报道,森马集团的中报显示:森马上半年实现营收25.11亿元,同比减少17%,净利润同比减少43%。在中报公布后不久,该企业就在9月宣布注资华润,进军地产行业。对此,曾有分析人士指出,经营业绩下滑、利润水平持续偏低是全服装行业的隐忧,服装企业在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下,纷纷斥资转战地产行业,不仅仅有“无奈”的逃离,更有拓宽经营渠道,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战略选择。

与服装行业有些类似的是,还有部分零售商企业及连锁巨头,他们转战地产行业,也是为了拓展门店,降低运营成本。温利阳说,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各个城市的中心商铺租金不断走高、租金成本大量吞噬零售商和连锁巨头的利润。为保证企业的利润率,这些企业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另辟蹊径”转战地产,既为企业拓展经营渠道,又为自己的资产寻求到了一个“避风港”,尽管这个避风港也很大可能是不安全的。记者 江先海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避风港 房地产行业 跨界 资产寻求 掘金

精彩热图

遣返13名台湾嫌犯和通缉犯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