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你慢些走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 成人不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
10月1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倡导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教育理念。
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众多家长的热切期待。令人郁闷的是,当下的教育及社会环境,确实令为数不少的家长产生了焦虑以及攀比的心态,甚至不顾孩子生长的客观规律,超前教育,拔苗助长,既让自己痛苦,也让孩子不堪其累。曾流行过这样的段子《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常有家长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比别的孩子矮、说话是不是比别的孩子晚、能力是不是比别人差。”在这种种担心和焦虑之中,家长不断给自己的心灵增加负担,这种负担也悄无声息地转嫁到孩子们的身上,不断给孩子增加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与负担。很多家长让孩子在幼儿期,就参加各种培训班和早教课,一窝风地学习那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知识和技能。
2012年诺贝尔的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英国生物学家约翰 戈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约翰戈登在接受采访中回忆称,他求学时科学成绩曾为全班最后一名,并因此被同学讥讽是蠢蛋,还被老师写报告称不可能成为科学家。现在想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通过这个典型的个案,似乎也在告诉家长和世人,孩子的一生成长和发展,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幼年时更应着力习惯养成、奠基性格,塑造健全、健康、快乐、完整的人格,而不该凭一时的表现就定论终生。
《指南》为幼儿成长设置了参照的范围和标准。就像我们常说很多孩子的身高有早长、有晚长,孩子的智力、认知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只要是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就都是正常、合理的。幼儿期就该是孩子发挥天性、快乐成长的时期,家长的陪伴、家人的关爱、家庭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具备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只能过早地给孩子的心灵套上桎梏和枷锁。请别再用唯一的世俗的“尺子”去衡量所有幼儿,还给孩子们一个自然生长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