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莫言:我一直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人

2012-10-12 10:48: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围绕那些争议,他告诉眼前的记者,“我1987年的作品,当时写的时候比较年轻,激情澎湃,也代表了我当时对社会的看法。当然,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基本上作品能代表我的文学态度。”

有记者现场拿出1988年莫言的代表作《天堂蒜薹之歌》的老杂志,并同莫言探讨了文学的批判性问题。莫言表示,“一个作家应该立足写作,立足写人,应该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描写自然带有批判性,真善美也要歌颂,批判也是个重要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我作品的文学的素质。因为这是一个文学奖,它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局限。”

“能够荣获这个大奖,对我个人是个巨大的鞭策。”莫言坦言,“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但并不是最高的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自己要“尽快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不过,他对自己的主要作品“比较满意”。有记者追问他“这么多作品中,自己最喜欢哪一部”时,莫言则说:“一个母亲不能说最喜欢哪一个,说最喜欢老大,老二会不高兴,说喜欢老二,老三又不高兴。”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他对自己故乡、自己笔下“高密东北乡”的喜爱——“我的故乡和我的创作是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伴随我成长,从小耳濡目染的也是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创作的时候,这些元素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个至今依旧用手写进行写作的诺奖得主,随后欣然为家乡山东的一家报纸题写了报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大熊猫的大道理之二

大熊猫的大道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