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从法规建设、发展规划、文物保护、博物馆发展等全面推进,使山东文物和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山东作为文物大省,要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排头兵,实现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对《中国日报》说。
为推动山东文物事业发展,山东先后颁布了《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也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去年11月推出《山东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举措为山东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谢治秀介绍,经过5年的努力,山东省将建立起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把山东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形成一批在海内外拥有广泛影响的博物馆、文化遗产地等知名文化品牌。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七区两带”的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包括曲阜片区、淄博潍坊片区、泰山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山东半岛片区、沂蒙片区、鲁西片区,以及大运河、齐长城两条文化带。
这些片区和文化带具有不同的文物分布及历史文化内涵,山东将重点建设曲阜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山东半岛文化片区、大运河文化带等文化遗产保护片区,使其成为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文物保护园区。
其中孔子诞生地的“曲阜片区”是山东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中华文化重要渊源地之一,已列入国家文物局国家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到“十二五”末,这里将成为大遗址保护的典范,带动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目前,山东正在建设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括展示商周时期城市文化的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新时期时代文化的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明清时期大运河水利科技的汶上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并发挥其教育、科研、旅游等多种文化功能。
加快实施大运河“申遗”系列文物、古建筑群、齐长城、四门塔千佛崖造像、烟台山近代建筑群、魏氏庄园建筑群、蓬莱阁古建筑群、山东半岛近代海防设施等200余项重点文物的保护、维修项目。今年5月21日,山东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这些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山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达到18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0处。
重点实施山东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近30项文化遗产展示项目。
“文物博物馆事业已经成为山东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让越来越多的公众观摩到文物保护成果,享受到更多历史遗产的文化大餐。”谢治秀说。
目前山东省拥有博物馆195座,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已经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27家,占总数的85%以上,累计接待观众9400万人次。
历史文物古迹及各种博物馆已经成为拉动山东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山东接待海外旅客4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海外游客的70%将参观文物博物馆作为必不可少的旅游内容。仅世界文化遗产的曲阜“三孔”每年接待的海内外旅游者超过100万人次。建于宋代的中国4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
未来五年,山东省将全面提升博物馆整体水平,全省各类博物馆达到300座。(记者 鞠川江 赵瑞雪 摄影 鞠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