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称转折号虚构了合作关系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家转折号提及的与之有合作关系的机构或个人,都在与之撇清关系。
福州转折号客维经理曾给福州大二女学员小章递来1张照片的影印件,上面是一块牌匾,注明“授予:双引号教育机构”“北京大学学生实践促进会指定培训基地”三行字,落款是“北京大学学生实践促进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颁发,2009年11月”。
“如果你有北大同学,可以去查证。”他自信地说。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对于这个“指定培训基地”,北京大学学生实践促进会多名负责人证实,协会与双引号确实在2009年有过接触,但仅办了几场讲座,之后就没有联系了。参与此事的时任副会长表示,他记不清签合同时有无这个基地,可能是后来加上的,“但这个牌匾不是我们做的。协会的事一般也不会挂上医学院的名。”
“我们认为,这个牌匾是名不副实的,是单方面的夸大。”许姓现任会长说。
今年3月,北京一家从事品牌业务的组织也在网站发表声明:“本网站未曾开设过任何关于大学生就业测试与分析系统的课程。如果您发现有本站之外的机构发布虚假信息,请您通知我们,我们会对其追究法律责任。”文末还附上转折号的传单。
声明中的“大学生就业测试与分析系统”,正是转折号在咨询前安排同学做的测试。在一位兼职者提供的传单上,右边注明了该测试“四大权威研发力量”,其中有该品牌组织的专家“Channel陈”。
对此,转折号营销副总裁盛永兵、总裁黄峰曾反复向笔者解释,陈先生确实参与了研发,不过他已从该组织离职,故而对方发表了上述声明。
此解释遭到多次否认。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人士透露,陈先生确于2011年年底离职,但他的英文名不是Channel,他本人也否认曾参与研发。起因是,一名姓黄的先生与陈先生、转折号方面都较熟,他便把陈挂到名单中,但未跟陈提及。今年3月,陈发现自己名义被冒用,黄峰当天早上就给陈发了致歉信。
另外,笔者联系到了被转折号宣传材料多次提及的“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人力资源处副总经济师石裕明”。他感到莫名其妙:“我没听说这个公司。”“那段话不是我说的。”“我们没有合作。”
此前,“石裕明”在宣传材料的“表态”非常庄重:“我们每一年都会从转折号那里引进很多应届毕业生……转折号的学员在这方面(指沟通、组织、谈判)占有明显的优势。”
曾与石裕明共事的郭姓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招应届毕业生一般通过校园招聘,从来没有委托人才中介。“这是虚假信息,希望媒体揭露这件事情。”
而转折号总裁黄峰则坚称,这话肯定是石裕明说的,只不过“这种事很敏感,他不方便承认。”
被提及的其他企业的人事部门,有的则说没合作,有的说根本没这个人,有的说他连我们领导的职位都写错了。据悉,一些企业已报案或要求转折号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合作机构,笔者曾以大学生身份向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中心求证。一位负责人表示,去年他们发现该公司打着他们的旗号行事,法务部门正在走程序。但近日欲联系采访时,该负责人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美国驻华使馆EducationUSA办公室此前曾给笔者回复电子邮件:“我们不与任何商业机构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难以判定违法
在担任“47名浙江大学生集体诉讼转折号”一案公民代理的席蕴俊看来,这不是转折号第一次被怀疑宣传有问题,但并不能据此断言“转折号是骗子”。
2011年5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场集体诉讼。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席蕴俊作为公民代理,陈述了缔约公司被注销、拉客式营销违背教育本质、利用新生心智不成熟进行恐吓、曾被管理部门查封等观点,诉讼材料达1000多页。
学生代表范腾龙回忆,共达8小时的庭审中,学生主要陷入两处不利境地,“一个是证据问题。当初转折号一些兼职、实习的口头承诺没有写进书面协议,我们没法证明。”另一处是满意度调查。转折号总裁黄峰也告诉笔者,他们课程的满意率是95%。但范腾龙说,对这类评价,大家一般都不好意思填不满意。
如席蕴俊所料,法院无法认定转折号诈骗。最终,经过1个月10来次协商,双方达成庭外调解协议。范腾龙说,没上过课的,退款9成左右;上过课的,将总金额乘以“未上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就是退款数。47人共拿回10.1万元。
接触过转折号的多位媒体记者认为,该公司游走在法律边缘。“一位工商局领导说‘投诉这么多,肯定有问题’,但工商部门都拿它没办法。”曾在2009年报道双引号的一位记者说,一些媒体后来只发了内参。
有人发现,事实上,一些媒体质疑转折号的问题,有的并非硬伤或已在改善——
有媒体发现,转折号未在教育部门登记,对此,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肖文彬律师指出,大学生求职训练机构多以公司的名义存在,主要经营范围是求职训练,这与以培训职业技能、职业资格为主的民办学校还是有一定区别。“后者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是需要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对前者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有报道称,转折号未开展培训或场地不佳,但笔者发现,这些地区的转折号如今均有为学生提供演讲、沟通、礼仪、户外拓展等课程,地点设在酒店或公园。
亦有新闻爆料,根据合同,学员若退款需支付30%高额违约金及其他费用。笔者日前比对了转折号多个版本,发现这条备受争议的条款在新版中已被删除。
但,大学生反映被忽悠的情况仍然没有停止。
“它在打擦边球。”席蕴俊说,从法律上看难以判定转折号违法,“但我觉得,他们不是诚心做培训的。”他认为,如果是诚心,何不在宣传上公开他们的课程、价格、上课时间、地点及老师,让学生事前知晓,没必要遮遮掩掩,“不少培训机构都是这样的。”
多位高校教师亦表达了忧虑。新学期将近,上海大学社区学院一位教师给笔者发来短信:“希望媒体一查到底,别让大学新生年年受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