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达芬奇
展览再现创作《最后的晚餐》时的技术
目前留存于世界上,能明确被指认为达芬奇的画作只有15张。而在本次展览的“达芬奇艺廊”展区,游客可以欣赏到全部15张画作的复制品。
据了解,当年由于达芬奇所使用的特殊制作方法,壁画《最后的晚餐》在一年后便开始剥落及褪色,导致遗失了许多细节。
而本次展览当中展出的《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湿壁画大师安东尼奥·迪维多经过多年深入研究,运用了科学方法,辨识出许多消失的图像,将变色的部分还原成原色,忠实地再现500年前达芬奇的画作。也就是说,展览中的《最后的晚餐》完全是以达芬奇当年绘画时相同比例、相同技术、相同颜色、相同构图而完成的。
对于《蒙娜丽莎》,近年来也有许多新的研究。在展览现场,游客还可以看到经法国摄影师PascalCotte通过多光谱相机分析后的“蒙娜丽莎”褪色前的原始形态。
艰难解码
手稿以“镜像文字”书写后人难懂
破译“打鼓机器人”就用了15年
模型及艺术品固然吸引眼球,但模型旁的手稿复制品同样不能忽视,因为模型大部分是根据达芬奇的手稿“复原”的,他的很多构想当年并没有做出成品。
达芬奇逝世后,他的手稿大约有四分之一被保存下来,总计有6000多页留存至今。由于怕被他人抄袭,达芬奇自创了一种“镜像文字”(把字母左右反过来写),并特意将图稿分开存放,导致后世解读时遇到不少困难。达芬奇还有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想到什么就画下来,一些构思是十分零散的。
因此,解析达芬奇的手稿,就像小说“达芬奇密码”里面描述的情节一样,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斗智又高潮迭起的“解码”过程。本次展览中的展品,如“打鼓机器人”,其“解码”过程就长达15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