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正视纠结的中国成长

2012-08-20 09:36:4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正视纠结的中国成长

  制图:记者 潘笑天

在这张成绩单上,飘红的经济数字描画出上扬的曲线,中国国力大幅跃升。

在这条快车道上,漂亮的弯道超越弥补了起步的延宕,中国速度举世瞩目。

在这面多棱镜里,纷繁的社会光谱勾勒出多元的生态,中国成长也有纠结。

机遇期与转型期重合,这片土地上,矛盾凸显。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的每一步,都需要在泥土里踏下坚实脚印,哪怕道路并不平坦,甚至泥泞。

十年,转型的纠结,中国正视。

十年,中国的成长,世界见证。

沉着应对急事,疼痛之中成长

多难兴邦。

北川中学的临时教室里,温家宝总理在黑板一侧写下这四个大字。一笔一画,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坚韧的品格和挺立的脊梁,赋予这个民族面对危急时刻的勇气,赋予这个国家扛过灾难重压的力量。

传染病疫情、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中国沉着应对,人民万众一心……十年,我们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然而,当灾害突然降临之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曾手足无措。

2003年,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新型病毒险些击溃生命的防线,信息的缺位模糊了事态的严峻,应急制度的薄弱尚不适应瞬息变化的疫情。人们在阵痛中惊醒,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自我革新和制度建设。

经验,在疼痛中习得;成长,在纠结中完成。当考验再度降临时,沉着应对就有谱了。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数分钟后,国家通讯社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抗震救灾进展透明呈现。2009年,H5N1疫情一度抬头,卫生应急预案和疾病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转,使传染病毒失去了肆虐的威力。2010年,特大山洪泥石流夜袭舟曲,制度优势在灾后重建中尽显,使甘南小城在一年间书写了绝地重生的传奇。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中逝者的名字被一一念出,生命的意义得到敬重。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种补偿,源自每一次进步后的反思。如今,人们又发出新的追问……

你坚强,这个国家才够坚韧。

你热情,这个国家才有温度。

摸索求解难事,互动之中成长

“我的心情既高兴,又难过。”唐慧走出湖南株洲市白马垅劳教所,声音细得跟蚊子飞过一样,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民意得到了回应。唐慧纤弱的嗓音背后,是民众洪亮的发声。

9年前,孙志刚却没有这份幸运。在广州街头,他被当作“三无人员”收容,却再也没有机会走出来。他以生命的代价,引发社会的讨论,最终促成实施21年的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

这十年,政府社会管理的智慧一直积累,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尺度没有变更。

人们深知,媒体的声音、公众的关注,无法减轻“纠错”的代价。法治的精神、公正的程序,才是有力的保证。这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约束行政的权力。

这十年,政府和民众在互动中共同成长。政府学习对话,避免简单处置的倾向,公众学习维权,生成理性的社会力量。

公共权力对于公民权利的敬畏,成为行政“纠错”的契机,也将成为执政自信的表征。

经历了什邡的纠结,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愈发受到重视。

经历了乌坎的探索,在化解矛盾的对话协商中,政府部门努力寻找科学判断和柔性管理的路径。

你不沉默,这个国家才真正发声。

你有智慧,这个国家才更有底气。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纠结 纠错 成长 免费午餐 郭美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