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场旧址改造到维多利亚新地标
1998年7月,香港国际机场由人口密集的九龙城搬迁至大屿山赤鱲角,启德这块位于维多利亚港畔的机场旧址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被定义为“汇集历史文化、绿茵、体育及旅游特色”的“崭新的海滨”。时间一晃14年就过去了,作为香港十大基建项目之一的启德发展计划进展如何,又给香港带来哪些“崭新”的变化与影响?
缔造香港新核心商业区
香港特区旅游事务专员容伟雄在6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透露,特区政府正与上海、新加坡、泰国等地紧密合作,以期在2013年推出包含香港的全新泛亚太邮轮航线。
为了弥补邮轮基础设施的欠缺,特区政府早于2009年就动工在原启德机场用地上兴建新邮轮码头。预计邮轮码头大楼及首个泊位将于2013年中期启用,第二个泊位则于2014年落成,到时足可停泊世界上最大的邮轮。
有人计算,从新码头启用至2023年,每年可为香港带来15亿至26亿元(港元,下同)的额外经济效益,并新增5000至8000个就业机会。
容伟雄介绍说,新邮轮码头的位置四通八达,无论去鲤鱼门吃海鲜,或到九龙城、黄大仙感受香港传统味道,都相距不远。为配合把九龙东打造成中环之外的第二个核心商业区的建设,港府还计划兴建连接观塘与九龙湾的单轨列车系统,加上行车天桥及西九新干线,旅客下船后,既可向东领略繁华的商业文明,亦可西行直达西九龙文化区。
近日在港考察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了邮轮码头大楼后高兴地表示,启德发展计划竣工后将为九龙东地区乃至整个香港增添一个新亮点,并为香港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香港锦上添花。
公屋计划确保民生急需
启德发展区内的公共房屋发展项目位于旧机场北面停机坪的位置,其中1A区占地约3.47公顷,将兴建6幢住宅大厦,提供约5200个单位;1B区占地约5.7公顷,将建9幢大厦,提供约8100个单位,预计最快2013年落成。整个公共屋村的人口将达3.3万。
全国人大代表、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表示,近年香港楼价上升,基层市民希望政府加大改善住屋问题的力度、加大公屋供应量,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小小一块瓦,大大一片天”的香港公屋,应该成为有效解决社会住房保障问题的典范。
启德公屋计划可以算作是对普通市民期待的一个有力回应。有评论认为,启德计划最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是考虑在价值连城的商业旺地批出土地兴建公屋,港府放弃卖地的巨大收益,优先确保民生急需。
不是所有的声音都为民生鼓与呼。有人就认为,旧启德机场临海地块属于市区优质土地,应高价出售,发展房地产项目,以攫取最大收益;不应兴建公屋,纯属支出,单纯让中下层居民享用美景。
《香港商报》对此批驳说,这种看法只反映“简单化的商业观点和房地产商的利益”,从天水围公屋到旧启德机场公屋,正显示出政府的思维转变,从回归前后的“房地产商心态”,转回至政府应有的“社会发展思维”。
创新社区环境保育思维
为配合启德发展区的绿化概念,启德公共屋村发展项目的绿化区达到2.7公顷,住宅大厦的布局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其它环保设施还包括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统,可节省用水;在各幢大厦顶楼设置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接驳至电网系统,为太阳能热水器、庭园灯具等公用设施供电。
除此之外,特区政府计划在明年年初展开启德河改造工程,将洋溢着臭味的污染明渠,发展成绿化河道走廊及休憩用地,供普通市民享用。为保护明渠自然景观,港府特别强调,对于工程范围内的137棵树,其中75棵会保留,移走的树木全非珍贵树木。
关注启德计划和环境保育的不仅是政府,还有香港文化人。6月22日晚,“启德河是/不是一个隐喻”展,在香港土瓜湾的牛棚艺术村开幕,围绕流水、绿色、自然、社区、人与城市等元素,艺术家们想象与表达了一个基于河流环境改变而生发出的“绿色香港”。
展览的主导人郑炳鸿于邻近启德机场的地方长大。救活启德明渠,是令很多像他这样的港人感到兴奋的环境保育项目。想象着站在河岸,见到河中过百条河鱼游过、两岸灌木丛林青葱、有大只候鸟傲岸飞翔,他陷入沉思:“我们能否借着一条活水的诞生,去洗涤僵化了的市建目标,并活化出一些创新的社区保育思维?”
链接:启德发展计划
启德发展计划是在香港启德机场旧址进行的大型市区发展计划,规划范围逾320公顷,基建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其中已经启动的项目投资约130亿元。主要基础设施包括新邮轮码头、公共房屋(廉租房)、多用途体育场馆、都会公园医院等。其中邮轮码头的首个泊位和公屋预计在2013年完工,第二泊位等其他重点设施将在2013年以后逐步完成。整个发展计划完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商业、住宅、旅游中心为一体的维多利亚港新地标。(本报 记者 任成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