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吉林省文化厅、通化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吉林省主场城市通化市系列宣传活动在通化新站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当日,举办了通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成果展示,举行了“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万人签名活动,向通化市民发放《中国文物报》遗产日专刊活动,举办通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闻发布会,通化市文物成果图片展等10余项宣传活动。
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的领导下,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搜集整理满族民间美术,传统工艺,传统医药,岁时节令等10个门类、8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3项,省级名录34项,市级名录20项,县级名录40项,倪友芝、关宝树、丛永莉、张杰等32人分别入选吉林省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长白山满族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剪纸技艺已成为人类社会共享的宝贵文化财富。
随着通化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日益凸,给文化企业和保护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以满族剪纸为龙头的文化产品引领下,大泉源酒,满族枕头顶刺绣,山核桃拼贴,辉南县抚民剪纸,通化县撕纸、通化葡萄酒等20余个彰显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打造成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产品,销售额度持续攀升,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拉动了通化市旅游、医药、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吉林省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在通化的胜利召开,践行了“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理念,展现了吉林省文物保护成果,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为实现吉林省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记者 丁陆洋)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