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公众对食品企业安全态势不乐观 盼加大惩戒力度

2012-05-22 09:16:40 来源:法制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信任感被破坏

公众对食品企业安全态势不乐观

不过,近期“稻香村”爆出的“假鸭血”事件却让龚丽的“大牌”理念打了折扣。“这么一个老字号也能出这种事,我真的感觉有种无所适从之感,我们还能相信谁?”龚丽说。

的确,土地里长不出甲醛白菜,河流中养不出注胶虾,猪血不可能变身鸭血——那些化学制剂,都需要借助人手添加。

这不是消费者的错,是不良企业,更确切地说是黑心商人的“见利忘义”,破坏了这种信任感。

根据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我国食品企业产品的安全态势判断不乐观,有42.1%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企业提供的产品“更不安全”,仅有6.71%的公众对我国食品企业产品的安全态势持有乐观态度,认为更加安全,51.19%的公众认为没什么变化或者说不清。

那么,公众的这种不乐观因素来自于何处呢?

龚丽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上网浏览新闻,尤其对于食品安全的报道特别重视,“我家先生特别喜欢吃西瓜,但前一段时间被曝光说西瓜注水,吓得他再喜欢也不敢吃了,幸亏最近专家辟谣,才如释重负”。

除了网络,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电视、电台广播仍然是公众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报纸、杂志报道和网络信息,但学历越高的被调查者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比例就越高。

“西瓜注水是因为专家亲自实验不可能达到曾经说的注水现象,我们才相信,要不然,专家的话也得掂量着听。”说到专家辟谣,龚丽又慢悠悠地补上这样一句话。

而在此次的蓝皮书调查中,也只有19.67%的被调查者在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上选择了专家言论,另外31.89%、24.58%的公众选择了政府信息、媒体信息,民间传言的信任度最低,仅占6.74%。被调查公众中,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越高;而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越高。

“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发布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日常生活中遭遇或者可能遭遇食品安全风险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发布主体不一、信息发布渠道混乱而造成的公众恐慌。”蓝皮书认为,日常生活中,公众有时会面临同样一件食品安全事件,不同渠道提供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此时,公众对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判断,实际上是公众对不同信息发布主体公信力的判断,“当下社会,由于问题视角和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同,不同主体在同一问题的信息传递上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但为了防止错误的食品安全信息波及行业、企业、消费者等相关利益主体,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康信息交流机制,更大限度地公开政府信息,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近年来,在国内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中,消费者往往听不到科学、正面的信息,也不能及时得到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政府的交流缺位或者薄弱的交流力度给媒体以炒作的机会,从而产生“涟漪效应”,导致消费者认识更加混乱,使消极影响扩大到政治和国际贸易等更广泛的层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府不能及时开展风险交流工作,反应速度慢,信息不完整;二是部分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大部分并不足以给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夸大炒作,误导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三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误解,如要求食品安全零风险,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将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笼统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等。”蓝皮书指出。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青岛栈桥海鸥集结觅食场面壮观

史上最壕农居房:游泳池+观光电梯

甘肃平凉:消防官兵夜闯坟地“练胆” 墓碑为伴草中寻物

首列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驶进新疆

精彩热图

浙江省一省道南复线被“钉子户”腰斩

"中国第一胖"甩肉160斤要健康体重还得打五折

两会上的女汉子

超模怀孕8月仍有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