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有多厚,感情有多深。这是富平县“三问三解”主题实践活动中工作人员对笔者所作的总结。
“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富平县千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扑下身子,沉到基层,走进一线,一对一结对子,全身心投入到“三问三解”主题实践活动中,搭建起了干群同心促发展的“连心桥”。
沉下身子“听民声”
陕西省、市“三问三解”活动开展后,富平县委立即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方案,制定印发了《关于县镇两级领导干部下基层“三个一”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全县实际,以“三个一”为主题,该县31名县级领导干部、96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包抓一个后进村、一个民生工程、一个重点信访案件;镇(管区)48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个后进村、一户困难群众、一个信访案件,通过示范带动、入户走访、帮扶指导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活动中,县级领导率先垂范,相继深入包联点,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掌握群众“最盼、最需、最怨、最急”的愿望和实情。县委书记郑成瑞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先后5次深入留招村和渭运社区,与群众倾心交谈,听取他们的诉求和困难,现场协调解决了西红花园产业用电及南育组、河里组群众用水难问题,解开了群众心头的“疙瘩”。县长王建平与包联点杨家村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村上理顺当前发展思路;针对群众反映的村组道路“出行难”问题,现场协调交通部门进行解决,完成了3公里村道硬化,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迈开步子“察民情”
工作手记——为民“真本本”。推出了“工作手记”这一有效载体,印制了2300份“三问三解”工作手记,下发到了党员干部手中,实行“一人一小本、一事一记实、一季一公示”的办法,县委创先争优办每季度调阅一次工作手记,督促做好各项活动任务。工作手记上印制了“三问三解”内容、农村工作相关政策、干部包联点基本情况等,设置了群众接访、帮扶承诺、群众需求等记录板块,党员干部驻村帮扶过程中,一边学习了解“三问三解”相关内容、一边记录当天的工作内容、群众所需、所想、所急记等。承诺台帐——服务“保证书”。该县包联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每户收入情况、经济来源、存在困难等,制定承诺台账。该县对各单位上报的承诺台账一一查看,查看摸排情况是否仔细,承诺事项是否具体,帮扶是否可行,对于摸排情况不仔细、承诺事项不具体、解决方法大而空的承诺书不予建立台账,真正让承诺变成为民服务的“保证书”。经过归纳整理,目前,已有128件事关民生和长远发展的工作列入公开承诺,1680户贫困户纳入帮扶承诺、145个重难点信访案件列入解决范畴。季度述职——公开“晒实绩”。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三问三解”活动情况专项述职制度,邀请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各单位“三问三解”活动开展有情况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在全县公开。组织召开了专题述职大会,24个部门和17个镇党委书记对“三问三解”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公开述职,并邀请全体县级领导,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企业代表,专家人才等人员参会,相关包联县级领导进行现场点评,让各基层党组织书记现场看、实际学、对照比,提升工作质量。
集中精力“惠民生”
该县围绕社会热、难点问题,着眼群众“急、盼、忧、怨”,善于动真碰硬,集中资金、项目、政策,把群众关心的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一件一件抓实,一项一项突破,投资1439.5万元,新打机井7眼,衬砌渠道41.4公里,解决了北部沿山地带群众用水难的问题,“蛋奶工程”受益学生48108名,454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位,相继开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补偿参合患者74437人次、补偿资金达2408.95万元。同时,开展“书记大接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活动,即每周有一名县级领导到县信访局接待中心接访,窗口服务部门领导确保每周排出1天时间实行接访,着力化解一批信访案件。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1164余人次,当场解决1000余件,达到85%。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 卢宏艳 通讯员 郑玛岗 韦军利 鲁小平)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