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80后无偿做网页 力撑香港特色小店
这些零食是四名80后Alex(左起)、阿宁、Riceball与David的童年回忆,但售卖这些零食的士多买少见少,他们都希望透过“香港小铺”网站,让市民知道仍有选择权
据香港明报报道,近月有一群80后青年,当中有朋友也有素未谋面的网民,连手设立“香港小铺”网页,将港九新界特色小店结集成数据库,并计划发展成手机应用程序(App),唤醒港人反思城市单一化,也让本土小店有立足的空间。
同出生于1980年代的4名“香港小铺”发起人,受访时谈及童年时的零食,眼镜糖、沙嗲鱼串、唧唧冰等,不禁勾起美好回忆。但随着传统士多逐渐消失,这些零食也买少见少,“搞手”之一Alex说:“较我们年轻的90后,更没有可能知道小店存在,其实应该保留这些传统特色。”
Alex表示,小时居于大埔的村屋,区内有办馆、粮油杂货店、五金铺,各富特色,但时至今日,已变成一个又一个连锁店林立的复制商场。他的友人Riceball亦说,曾经在圣诞派对交换礼物面对“垄断”事件,“份份礼物都是同一连锁百货店的包装纸,觉得市场很单一化,令市民渐渐放弃选择权”。
搜300小店数据 设地图按店种分类
有见及此,他们联同另一志同道合的朋友David,利用自己设计及信息科技的专长从今年1月设立“香港小铺”网页,供市民提供各传统本土小店数据,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至今已搜集300多间小店数据,结成有系统的数据库,按店种分类之余,亦设地图搜寻,方便网民浏览。
网页更吸引大学生阿宁主动向3名素未谋面的“搞手”请缨,为他们开发iPhone App,成为流动的小店数据库,计划今夏面世。“既然大家理念相近,纵使不认识都可以合作,现今世代网络力量很大,其实可以做更多推动社会的事。”
今夏推App 不向用家小店收费
4人以自资形式设立平台,强调不向小店或App的用家收费,现每周有3万人次浏览网页,社交网站facebook的专页亦有近2000人“赞好”。David说,支持小铺并非要抵制连锁店及大财团,“我们结集人力办网站,目的是组成小店的社群,凝聚大众力量,让市民知道还有选择权”。
来源:中新网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