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一流专家 顶层设计
襄阳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襄阳以科学规划引领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聘请一流专家团队对“文化襄阳”进行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领衔、历时数月、数易其稿,总计10万多字130多张图表组成的《文化襄阳概念规划》近日出炉,绘制了文化襄阳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路线图”。
4月14日上午,襄阳市在武昌召开《文化襄阳概念规划》评审会,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全国各地150多名专家学者和知名文化企业、投资商参与了评审会。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评审会并讲话,他认为襄阳市在武汉召开高规格、高层次、大规模的文化襄阳概念评审会,对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示范的效应。尹汉宁指出,文化襄阳涉及到了民生问题、产业的文化、城市特色和内涵、区域软实力的文化四个层次的问题。他强调,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民生问题摆在第一位,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的重要思想,要坚持民生导向。在文化产业建设上,要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要科学地发展文化产业,不能走原来的先发展,后规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致辞中说,当前,襄阳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凝聚社会力量。聘请中国传媒大学发展研究院编制文化襄阳的概念规划,力图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文化襄阳的灵魂,立足全球眼光,谋划襄阳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以引领襄阳文化的长远发展,助推四个襄阳的跨越式发展。
专家绘制的文化襄阳的蓝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灵魂,以“文化立市”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擎,通过十大重点工程建设,打造“文化强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发展试验区,使襄阳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文化特色充分彰显,文化创造力、影响力明显增强,城市精神塑造富有成效,全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专家团队为文化襄阳建设制定了发展“路线图”,即:以文化人,通过传承高标准的城市精神、涵育高素质的城市公民、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治、文明礼仪、身心健康等素质,使所有市民都成为知书达礼的襄阳人、诚实守信的襄阳人、开放包容的襄阳人、守法创业的襄阳人;以文塑城,通过优化城市文化空间、打造城市文化地标、丰富城市文化景观、重塑文化名片,打造兼备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气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和文化强市,打造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区域书画交易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文兴业,通过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文化精品、构建文化管理体系,把襄阳历史文化资源变为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扩大襄阳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到“十二五”末期,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
据了解,文化襄阳的概念是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襄阳召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场会时,提出加快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四个襄阳”的新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襄阳是特色,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精神动力。
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省内外知名文化专家和一些知名文化企业家认为,“文化襄阳”建设的概念性规划,指导思想很明确,视野开阔,气魄宏伟,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体现了文化的先进性要求,时代性体征,必将有力地推动文化襄阳大发展大繁荣。
新闻链接:
文化襄阳:提升软实力建文化名城
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
为了加快文化襄阳建设,该市明确提出,要强化“文化立市”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尊重并科学保护和开发襄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变成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扩大襄阳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兼备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气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区域性书画文博交易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重点是推进五项重点工程:
“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区、古隆中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程,对襄阳城区内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修复和高品质开发;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精品文化建设、文化名人培育等工程,营销好现代版“襄阳好风日”品牌,扩大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文化惠民工程,组群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群艺馆、美术馆、城市印象馆、大剧院、会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文化的培育工程,营造出开放、包容、亲商、创业、法制、公正的文化氛围。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记者 周荔华 通讯员 涂玉国)编辑:张少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