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正在了解中英合作水资源需求管理项目执行情况本报记者高立洪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水事活动。图为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五届世界水论坛的情景
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4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与实践”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日渐完善。
引进300余项先进技术,500余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得到推广转化。
现行有效水利技术标准626项,标准物质55种,标准覆盖率由49%提高到67%。
中央、流域、省、市级水利专网基本建成,省级以上水利部门信息采集点达6万多个,水情报汛站自动测报率接近80%,在线运行数据库520个,业务应用系统达900多套。
“十一五”期间,水利科技成就显著,亮点纷呈。
水利科技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水利科技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支撑,引领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8年3月,全国水利科技大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国性水利科技大会。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对水利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大会精神鼓舞下,水利系统全面推进各项水利科技工作。
增加投入。近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科技经费投入,拓展投入渠道,增设科技计划,初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水利科技投入约38亿元,是“十五”的2.6倍。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据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围绕行业实际需求,水利部推进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建设,各流域和地方也积极探索、推进这项工作。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继续推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紧密围绕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科技需求,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计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转化力度,追踪、了解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重点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增加科技推广投入等措施,努力提高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率。
在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同时,水利部不断加强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水利科技发展。
几分耕耘,几多收获。“十一五”期间,水利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水利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实现了水利科技的不断跨越。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成果的运用,大大增加了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在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成就属于过去。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对水利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水利科技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水利科技工作者需要抓住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