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 本报记者 罗新国 摄(资料照片)

魏文彬


本报记者 李勇 贺佳
文化作为湖南的一张“名片”,是湖南参与全国整体竞争的优势资源,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省委书记周强在8月6日的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说
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业态,使文化产业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在8月9日召开的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说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这种忧患意识,同样适用于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已处于领先地位的湖南文化产业。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文化产业竞争中,湖南文化产业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保持领先优势的途径在哪里?
带着这3个问题,本报记者先后采访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蒋祖烜、湖南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宇,请他们为湖南文化产业继续领跑“支招”。